春日壺口觀瀑
春回大地,正是壺口觀瀑的好時節(jié)。相比于夏日之炎,秋日之汛,冬日之寒,此時的壺口千巖競秀,萬物勃發(fā),黃河冰凌漸融,春水碧天,在雄壯浩蕩中不失晴朗俊逸,于渾厚堅韌中又意興盎然。筆者沐春風而觀瀑,臨大川而興發(fā)。
初見壺口瀑布之真容,其澎湃,其浩蕩,其一瀉千里,其聲勢浩大,令人忘憂之余又深感詞窮,即便如李白之語“飛流直下”“銀河落九天”,亦或是蘇軾之詞“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都只能寫其一景,而無法概其全貌。
因觀瀑之地在陜西一側,筆者站在壺口瀑布前,突然想到了陜西方言中的“扎勢”一詞。陜西話中“扎勢”本意為擺架子,裝腔作勢,多含貶諷之意,但拿來形容壺口瀑布卻是頗有韻味。勢如破竹、氣勢如虹的黃河壺口瀑布,可不是“扎天地之勢”,“扎萬物之勢”!
“穿天透地不辭勞,到底方知出處高?!比魪牡吞幯鲇^壺口瀑布,一汪大水掛于前川,其“勢”在于豪壯偉岸,在于雄姿勃發(fā),似泰山壓頂,如四海倒傾。仰其高,如破云霧,如鏟晴空;觀其寬,似三千素練懸空而揮,又似千軍萬馬并肩齊嘯,令人頓悟“黃河之水天上來”絕非虛語。臨水靜聽,瀑布擊岸之聲如萬鼓齊鳴,似大地驚雷,正所謂“勢似鳴雷奔似馬,寒氛撲面走龍蛇?!?/p>
站在黃河岸邊平視壺口瀑布,遠山立而近水涌,浪映青嶂而波動遠空,其“勢”在于浩蕩:佇目北望,南下之水浩浩湯湯,銜山吞谷;抬眼南觀,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再近看瀑布下切形成的“十里龍槽”,深不見底,窄如壺嘴,其間激流澎湃如蛟龍騰竄,白浪翻滾如雪卷殘云,正是“萬馬奔騰任嘶吼,千里黃河一壺收?!?/p>
“大河上下,頓失滔滔”。自陜北高原山峁之巔俯瞰壺口瀑布,黃河于云海間闖千險而來,又在蒼茫大地上破萬阻而去,經山歷河,勢傾天下,其勢在于“無盡”,在于勢不可擋:無盡之天地間有無盡之山脈,其間又有無盡之大河,浪層出不窮,水綿綿不絕,歷九曲而不息,經百折而不撓,于長風萬里中奔流赴海,在氣壯山河中萬古長青。
“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黃河在咆哮!”壺口觀瀑時,氣勢磅礴的愛國歌曲《保衛(wèi)黃河》一直響徹兩岸,不絕于耳,令人頓生凌云之志與萬丈雄心,其激蕩內心,不亞于水擊長空,浪滔千里。可見,壺口瀑布之“勢”,又何嘗僅僅存于有形,更藏于無形!
遙想抗戰(zhàn)時期,在“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詩人光未然在壺口一帶目睹黃河“萬流排空勢,卷作千尺浪”。此后,他聯合作曲家冼星海在延安的窯洞中創(chuàng)作出了時代最強音、抗日主旋律《黃河大合唱》。從紅高粱到青紗帳,從黃河船夫到游擊健兒,詩人用史詩之筆勾勒出全體中華兒女同仇敵愾,誓死“保衛(wèi)家鄉(xiāng)”“保衛(wèi)全中國”的愛國斗志。
筆者由是想到,壺口瀑布之無形之“勢”,正是源自黃河乃中華民族母親河,是億萬國人的精神故鄉(xiāng),因此,壺口觀瀑,更像是“歸鄉(xiāng)”之旅,“尋根”之旅。我們在山呼海嘯看家園之美好,感山河之壯麗,在浪高千丈中懷赤子之心,念悠悠華夏。
一河一瀑之氣韻,又何嘗不是華夏民族精神之象征:黃河納百川而聚于一壺,過壺口后又納百川而奔流赴海,這不正是中華民族兼收并蓄、博采眾長之開放精神?黃河東流,滋養(yǎng)千里,廣布德澤,利萬物而不爭,這不正是中華民族從善如流、胸懷天下之精神?黃河西來,一路逢山開路,摧枯拉朽,在壺口力挽狂瀾后破龍門而出,自此橫無際涯,浩浩東去,可謂于萬難之中勇開新局,這不正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奮力開拓之進取精神?
“黃河落天走東海,萬里寫入胸懷間”!臨別壺口瀑布時,筆者頓悟,此瀑此河,不正是歷史之長河,文明之大河嗎?多少豪杰志士,曾在風高浪急中直掛云帆,乘風破浪!多少英雄兒女,正在澎湃浩蕩中勇立潮頭,奔赴星辰大海!(本報記者孫正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