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長木拱古廊橋失火:恐成“遺夢”
中新社福建屏南8月7日電 (記者 呂巧琴 林春茵)8月6日21時許,中國現存最長木拱古廊橋——萬安橋失火。當地官方7日凌晨發(fā)布火情通告稱,明火已全部撲滅,無人員傷亡,火災原因正在調查當中。
中國自古就有“橋的國度”之稱。福建省寧德市保留著五十多座存世幾十年甚至數百年的木拱廊橋,其數量之多、規(guī)模之大、工藝之精,保存之完整且延續(xù)之久,在中國實屬罕見,堪稱木拱廊橋的寶庫。
萬安橋位于寧德市屏南縣長橋鎮(zhèn)長橋村,橫跨長橋溪之上,為五墩六孔木拱廊橋;橋長98.2米、寬4.7米,2006年作為“閩東北廊橋”之一被列為第六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據記載,萬安橋始建于北宋元祐五年(1090年),清康熙四十七年遭火焚,乾隆七年(1742年)重建,后歷代都有修葺。
2021年7月,屏南縣為木拱廊橋“萬安橋”“千乘橋”“百祥橋”辦理文物(不可移動)保護保險,開創(chuàng)了福建“司法+保險”保護古廊橋的先例。若因火災、爆炸、雷擊、暴雨、洪水等原因造成廊橋毀損,由此產生的修復費用或原址重建的費用,由保險機構按合同約定賠償。
如今,萬安橋突罹火災。有當地鄉(xiāng)民感嘆,從小跑來跑去上學必經的廊橋,恐成“遺夢”。屏南縣官方表示,將對火災情況進行評估,并全力做好修繕等后續(xù)工作。
萬安橋遭火焚后,屏南現猶存10余座始建于宋、元、明、清各朝代的木拱廊橋,包括單孔跨度達35米、被譽為“江南第一險橋”的百祥橋,被橋梁專家茅以升譽為中國木拱廊橋“典范之作”的龍井橋,被設計成“雄雞振翅”形的千乘橋等。
浙南、閩北山區(qū)縣市亦留存百余座宋代以來的木拱廊橋。這些古廊橋,不用一釘一鉚榫卯連接,在高山溝壑間長虹臥波,成為當地人精神圖騰。
2009年10月,以閩浙為代表的“中國木拱橋傳統(tǒng)營造技藝”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急需保護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2年,閩浙兩省七縣22座木拱廊橋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目前,福建省壽寧縣、屏南縣、周寧縣、政和縣,浙江省泰順縣、慶元縣、景寧縣正抱團申遺,共同編制申遺行動計劃、制定浙閩木拱廊橋保護規(guī)劃等。
木拱廊橋保護成效已初顯。近4年間,浙閩兩地通過募款捐建,新建了32座木拱廊橋;木拱橋傳統(tǒng)營造技藝傳承人隊伍擴增,由33人增加到52人。
不過,自然災害和火患對木拱廊橋的威脅依然難御。2016年,浙江泰順縣有三座古廊橋在臺風襲擊中被損毀;除萬安橋外,閩北武夷山的余慶橋、建甌的步月橋亦毀于大火。
《編木拱橋》作者、建筑學者劉妍正在屏南做木拱橋田野調查。在萬安橋焚毀現場,劉妍對中新社記者說,當地工匠黃春財曾隨其父數度重建萬安橋,2014年在屏南白水洋獨力建造木拱橋,技藝高超,“因此,萬安橋遭焚毀,從文物上看自然是極心痛之事,在技藝傳承上卻并非不能恢復?!?/p>
中新社記者了解到,失火的萬安橋保住一個孔和附屬文物大圣廟。屏南縣官方表示,將盡快查明火災原因,從嚴追究相關責任人責任;啟動萬安橋修復工作,目前已初步擬定修復方案,將按程序報批。(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