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老妇性午夜小视频_国产97最新在线视频_亚洲精品免费Ww久久_日韩三级在线成人网站

中國西藏網 > 新聞 > 西藏新聞

歷史不容扭曲,傷痛豈能忘卻——寫在西藏曲美辛谷大屠殺和江孜抗英120周年之際

發(fā)布時間:2024-04-11 18:53:00來源: 參考消息

  西藏亞東縣堆納鄉(xiāng),曲美辛古抗英紀念碑莊嚴矗立在草原雪山和藍天白云之間。清明時節(jié),記者走進曲美辛古抗英遺址,緬懷120年前為抗擊英國殖民者入侵、保衛(wèi)國家領土主權而犧牲的英烈們。

  遺址前的石碑上,藏、漢、英三種文字記錄著一個慘烈而悲壯的日子:1904年3月31日,1400余名藏族軍民在此阻擊入侵的英軍。奸詐的英軍假借談判之名,攻入曲美辛古,兇殘殺戮守護國土的藏族同胞。

  遺址中一堵飽經風霜的土墻,是當年藏族軍民為抵御英軍筑起的屏障。帶有彈孔的土墻,見證了藏族軍民用鮮血和生命在中華民族反帝愛國斗爭史上寫就的雪域高原篇章。


遠眺江孜宗山古堡(晉美多吉 攝)

  搶掠文物竟稱“考察收集”

  坐落于倫敦的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是英國最大的國立博物館之一。據其官方網站介紹,博物館擁有超過280萬件來自世界各地、歷史跨越5000年的各類藏品。

  官網檢索顯示,該館與西藏相關的藏品有958件,其中39件清楚標明與1903年至1904年英國侵略者弗朗西斯·愛德華·揚哈斯本上校的“西藏考察探險之旅”有關。揚哈斯本的中文名是榮赫鵬,是臭名昭著的“雪域屠夫”。

  博物館官網在介紹一件制造于15至17世紀的鐵制鎧甲的歷史背景時寫道,其工藝或于元朝統(tǒng)治期間傳入西藏,“系榮赫鵬1903年至1904年西藏考察探險期間收集而來”,地點是“西藏南部(江孜縣)仲孜寺”;而對一尊16世紀的銅鎏金釋迦牟尼佛像,官網注明“據稱是英國1904年赴拉薩考察探險期間收集來的”。

  對此,西藏自治區(qū)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巴桑旺堆表示,英國這家國立博物館竟把殘酷的侵略屠殺暴行稱為“考察探險”,把到別國搶劫文物稱作“收集”,顯然是在故意歪曲史實、掩蓋侵略行徑。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歷史研究所研究員梁俊艷說,把入侵他國說成是“遠征探險”,把燒殺搶掠說成是“收集”,這樣偷梁換柱,目的是不在文字記載上留下“把柄”。他們想要歪曲歷史,抹去侵略戰(zhàn)爭的真相,但是罪惡不會因此消除,歷史不會因為時間久遠就被遺忘,那些玷污人類文明的惡行是不可饒恕的。

  其實早在2022年,美國紐約城市大學約翰·杰伊刑事司法學院副教授埃琳·湯普森——一位研究被掠文物黑市交易、藝術品偽造、博物館盜竊等領域的學者——就曾在社交媒體發(fā)文揭露真相:英國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內的一尊觀世音菩薩像,是榮赫鵬上校在西藏掠奪來的贓物。博物館隨后被迫修改了展出文物的文字說明,但顯然其官網上還有很多文字說明未做修改。

  如今,被掠去的菩薩像仍靜靜地站在這家博物館的展柜里。它頭部低垂,雙眸微閉,纖細的手指清晰可辨——它是一段侵略歷史的見證者,也是一場野蠻掠奪的受害者。

  當時的西藏,正遭受著前所未有的災難。在制造曲美辛古大屠殺之后,榮赫鵬繼續(xù)率軍北上,攻占江孜城,一路燒殺搶掠,他們燒毀了寺廟,無數珍貴文物在這場浩劫中化為灰燼。

  美國歷史學教授譚·戈倫夫在《現代西藏的誕生》一書中記載:英國沒有公開承認隸屬這次遠征軍的還有其他一些人,諸如測繪員、地質學家、植物學家、昆蟲收集者,以及“一個由經過批準的珍寶古玩搜集者組成的委員會,他們富有膽識和科學的精確性,為大英博物館搜羅珍寶古玩”。

  隨軍記者埃德蒙·坎德勒這樣寫道,英軍在江孜城搶劫紫金寺時,榮赫鵬下令開炮,寺內近60個佛殿全部坍塌,護寺僧人全部戰(zhàn)死。英軍搶劫的財物,“用400頭騾子才能運走,里面包括罕見的宗教經典、神像,還有很多法器”。無數珍貴的西藏文物和藏文典籍被榮赫鵬及同伙掠奪后,流向英國各大圖書館和博物館。

  巴桑旺堆曾在2003年初受邀加入一項國際合作學術研究,將英國各大圖書館和博物館的西藏文物藏品及其他藏文館藏品重新進行信息化處理。

  巴桑旺堆表示,他一直關注榮赫鵬及其同伙掠奪的幾百部珍貴藏文文獻典籍和文物的下落。大英圖書館、劍橋大學圖書館和牛津大學圖書館豐厚的藏文圖書文獻中,有464部就是當年英軍中負責搜集、掠奪藏文文獻的軍官沃德爾(又譯瓦代爾)所捐贈或賣出的。

  “英國的入侵,給中國西藏帶來了嚴重的后果和災難,數千西藏人民被侵略軍屠殺,眾多珍貴的文物和文獻被掠奪。”巴桑旺堆說。

  災難發(fā)生地的每一座遺址、每一座紀念館、乃至每座村莊里的村民,都在用自己的方式,銘記并講述著這片土地的痛苦往事。


曲美辛古抗英紀念碑旁當年留有英軍彈孔的城堡遺址(黃耀漫 攝)

  美如仙境卻“處處聞哭聲”

  19世紀下半葉,西方列強瓜分中國。在發(fā)動鴉片戰(zhàn)爭后,英國先后于1888年和1904年兩次入侵西藏。高山深谷也抵擋不住殖民者的覬覦和野心。

  1903年底,榮赫鵬率領英軍侵入西藏。據榮赫鵬自己的記述,英軍的戰(zhàn)斗人員共1150人,包括第8廓爾喀聯(lián)隊的6個連、第23錫克輕工兵團的8個連、諾??藞F第1營的馬克沁機槍分隊等。除了一般的步兵武器之外,英軍還配備了2門大炮和4挺馬克沁機槍。

  1904年3月31日,英國侵略軍向日喀則江孜進兵,在曲美辛古遇到駐扎藏軍。西藏代表要求榮赫鵬退回亞東。

  榮赫鵬在他的札記《印度與西藏》中寫道,“在這里進行進一步談判的時間已經不多了,前進的時刻已經到來,我會給藏軍15分鐘時間,要求其撤退,時間一到,如果藏軍尚不撤退沿途駐軍,即以武力強迫”。

  在談判進行之時,藏軍已被敵人重重包圍。英軍談判代表聲稱:“既然要議和,為表示誠意,我軍先將子彈退出槍膛,也要求貴軍指揮官下令將火槍的點火繩熄滅!

  這一看似對等的“誠意”其實暗藏殺機。

  據《西藏通史》記載,英軍當時手握世界上最先進的武器,英軍的步槍和機槍在退出子彈之后,可以在瞬間重新裝入子彈并進行射擊,而藏軍火繩槍的火繩一旦熄滅,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重新點燃。

  火繩熄滅,等同繳械。

  “在實力懸殊的情況下,英軍還誘騙藏軍熄滅火繩,一旦開槍,就是赤裸裸的屠殺?!绷嚎∑G說。

  “數秒鐘后,我方來復槍和大炮就對藏族軍隊實施了最致命的密集性摧毀。……幾分鐘之內,整個戰(zhàn)斗便告結束。死去的藏族士兵遍布平原,我軍未接到直接命令便自動停火,但實際上每人只射擊了13槍?!睒s赫鵬記錄道。

  榮赫鵬在寫給其父的家書中更直言不諱:“那純粹是一場屠殺。那些可憐的家伙被我們像驅趕牲畜一樣包圍起來,我們的槍口就在幾碼甚至是幾英尺遠的距離之外瞄準他們。”

  英國學者阿拉斯泰爾·蘭姆在《英屬印度與西藏(1766-1910年)》一書中寫道:“英軍與藏族軍民發(fā)生了首次武裝沖突。在這次戰(zhàn)斗中,有700多人喪生,毋寧說這是一次對藏族民眾的大屠殺……繼之幾次沖突,藏族軍民微弱的火力令英軍死亡人數不足10人后,英軍即在4月11日抵達江孜?!?/p>

  乃寧寺位于江孜以南20公里處,是英軍運輸線上的一個重要據點。英軍占領乃寧寺后,搶走寺內的珍貴文物和財產,并將寺廟付之一炬。英軍控制年楚河以南地區(qū)后,在向江孜宗山發(fā)起猛攻的同時,出動五十余騎兵,直插紫金寺。


乃寧寺抗英遺址(晉美多吉 攝)

  《西藏文史資料選輯》記錄了這樣的畫面:英軍以密集的炮火摧毀了紫金寺。寺內的文物被侵略軍洗劫一空,計有珍貴佛像1000多尊,大者高達4米、小者僅10厘米;唐卡、金粉書寫的《甘珠爾》大藏經、各種佛事樂器、大小金銀器皿不可勝數?!斑@伙英國強盜甚至搶走了該寺大殿內僧眾坐的長墊,致使幸存下來的僧人到處流浪行乞?!?/p>

  住在當地人家的英軍強奸婦女,搶奪財物,撤離時還將羊群趕走。人們隨時都能聽到受害者凄慘的哭聲。當時有歌謠唱道:“江孜地方美如仙境,如今到處哭叫聲聲;聚寶只為樂享太平,哪料成為鏡花水月?!苯蔚陌傩帐ゼ覉@,珍貴的文物流失海外。


江孜宗山古堡上展現當年抗英戰(zhàn)斗的雕塑(晉美多吉 攝)

  確?!氨瘎〔粫俣壬涎荨?/strong>

  曲美辛古,藏語意為有泉水的平壩。那段歷史,從未被當地人遺忘。

  今年83歲高齡的尼瑪平措老人曾任堆納鄉(xiāng)古汝村的黨支部書記。他曾從鄉(xiāng)中老人那里,聽聞120年前那場屠殺慘劇。

  “怎么能這樣胡說呢?”談及英國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所謂“在西藏考察時收集而來”的西藏展品介紹,尼瑪平措說,“這場大屠殺我們都記得,也會把真相講給更多的人聽!”

  尼瑪平措說:“我們當年是敗給了落后。冷兵器怎么可能贏得了熱武器呢?我現在每天關注著中國和國際的新聞??吹轿覀兊膰胰找鎻姶螅蚁嘈胚@樣的悲劇不會再上演?!?/p>

  2023年,曲美辛古所在的堆納鄉(xiāng)人均收入接近2萬元,鄉(xiāng)民的生活正在變得越來越好。

  120年前的入侵搶掠在英國博物館被標注為一場“考察探險”,堆納鄉(xiāng)黨委書記平措多吉直斥為荒唐可笑:“從曲美辛古到江孜,那些被侵占的村莊、被燒毀的寺廟、被殺害的村民……一路上的樁樁件件,怎能被輕描淡寫地稱為‘考察探險’?”

  江孜宗山山麓的江孜抗英紀念館內,一張張老照片定格了慘痛的歷史。館內封裝著1904年英國《圖片報》上連載的圖片,圖文并茂地吹噓英軍的“英勇事跡”,如今卻成為他們殘忍侵略行徑的鐵證。一段圖說如此描述:英軍“在槍口后面搭起一個掩體……每當一個西藏人出現,槍口就發(fā)射子彈”。

  紀念館講解員普布次仁質問:“如果文物真是‘收集’而來,那些曾經屹立千年的古老建筑,為什么在炮火下成了廢墟?”

  120年前那段英勇與屈辱交織的歲月,不容殖民者扭曲,國人更沒有理由忘卻。

  燭照真相的火炬跨越時間,世代相傳,永不熄滅。(參與采寫:婁琛 魏冠宇)

(責編:陳衛(wèi)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