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雪高原行|記者手記:高原下鄉(xiāng)需“過三關”
【開欄的話】親愛的朋友,也許你在遺憾,這個冬季不能深入雪域高原;也許你在向往,這個冬季也能在冰天雪地中感受高原的熱情。那時間剛剛好,十幾位扎根西藏的新華社記者已經出發(fā),奔赴阿里、那曲、昌都、日喀則、山南等地,他們冒風雪、頂嚴寒,只愿成為“你的眼睛”,把“風雪高原行”背后的故事,講述給每一個熱愛西藏的你。
4日從拉薩出發(fā),5日晚抵達阿里“南大門”普蘭縣,兩天的行程再次印證了西藏“遠在阿里”的說法,一路上,我深刻地領教到,冬訪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的阿里,需要過好這“三關”:路途關、高反關、廁所關。
阿里到底有多遠?從拉薩到阿里地區(qū)首府獅泉河鎮(zhèn)約1500公里,相當于從西安到廣州。一路上,同事總開玩笑說:“不是阿里太遠,而是日喀則太大。”
阿里確實遠,但克服“路途關”,對經常下鄉(xiāng)的新華社記者不算難事?!?0后”藏族小伙兒索朗丁增是此行的司機,他全程循環(huán)播放著幾十首歌曲,歌聲時而狂野,時而悠揚,不知不覺中半天時間就過去了。
5日,新華社記者在藏北草原拍攝藏羚羊。新華社記者 姜帆 攝
在西藏出差,每到一地,常被問起“海拔多少”?似乎目的地的海拔決定了是否會有高原反應,其實不然。因為變化全在路上,拉薩海拔約3650米,阿里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路上卻會經過不止七八個海拔5500米以上的埡口。有時前往一個邊防哨所,就要翻越5個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峰,有時僅一兩個小時,就能從海拔5000多米驟降到2000多米。
進藏工作不到7個月,我見過一些朋友,中午抵達拉薩,下午就高反,第二天不得不返程。那么,經常在高原下鄉(xiāng)的新華社記者是如何克服“高反關”的?
長期在藏工作,身體基本適應了高原的生存環(huán)境,是一個大前提。但還有一些細節(jié)值得注意,比如我們每次出差前,后備廂都會塞進兩個氧氣瓶,這次,我們在車內安裝了制氧機,只要遙控器一按,就能享用彌散式氧氣。紅景天、高原安、速效救心丸……這是我們每次下鄉(xiāng)的藥物清單,雖然很少派上用場。
“廁所關”是女記者遇到的最尷尬的困難,在西藏下鄉(xiāng),偶爾需要在野外解手。冬天,自來水結凍,沿路一些公廁不得不暫停開放。很多情況下,我是一行人中唯一的女記者,同事們給我支了很多招,比如網購簡易的帳篷廁所或可拆卸的圍裙。
通常收到消息后,可愛的同事們會大手一揮、大吼一聲“某某要上廁所了”。男同事們便齊刷刷地轉過身去,我則走上一段,撐開早已準備好的雨傘。如果遇上大風,傘打不開、撐不住,我會嘗試尋找一個遮擋物,但在廣袤的高原上,那些遮擋物往往“近在咫尺”,卻“遠在天邊”,等我走到跟前時,早已氣喘吁吁。
后來我干脆少喝水,但在極寒、缺氧、干燥的阿里,這個辦法并不奏效。上次我來阿里采訪,就因為一路上不敢喝水,最后導致嗓子發(fā)炎、發(fā)燒??傊牢业慕涷灴?,有些困難還需“疏堵結合”,一味“堵住源頭”并非解決之道,要過“廁所關”,關鍵是邁過心里那道坎。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記者手記:好生態(tài)就是大家的“紅利”
“家”在山水間,“家”在變更美。[詳細] -
新華全媒+丨記者手記:致敬青藏科考,致敬不懈攀登
五四青年節(jié)這天,遙遠而神秘的世界屋脊傳來捷報:一群年輕的科考隊員登頂珠穆朗瑪峰,完成“巔峰使命”。[詳細] -
重走天路看變遷丨記者手記:藏北牧民“找工作”
據那曲市人社局統(tǒng)計,2016至2020年,全市全日制高校畢業(yè)生就業(yè)率達95.81%,共發(fā)放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補貼5530.232萬元,農牧民轉移就業(yè)共計36.29萬人,增收31.57億元。[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