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軍老戰(zhàn)士方杰:進藏路上的青春贊歌
河南鄭州,在自治區(qū)人民政府駐西安辦事處鄭州干休所一棟樓內(nèi),記者一行敲響了方杰老人的家門。
開門的老人,身材瘦小、挺直,花白的頭發(fā)掩蓋不住老人干脆利落的氣質(zhì),特意穿上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紀念服和掛在胸前的一排紀念章,讓我們一下子就感受到了一名退伍老兵的風采。
方杰(原名方秀芝),女,漢族,1933年2月出生,河南周口人。1948年7月參軍入伍,曾先后參加過淮海、渡江等戰(zhàn)役。1950年10月,作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8軍52師文工隊一員,隨部隊進藏。先后在西藏工委文工團、日喀則班禪文工隊、自治區(qū)電影公司等單位工作。1988年離休回其他省市,現(xiàn)定居河南省鄭州市。
說明來意后,老人親切地拉著我們的手走進屋里。70年前進軍西藏,方杰親歷和見證了西藏的和平解放。今天,88歲的她將為我們講述70年前那段苦樂相伴的進軍故事。
1948年7月的一天,早上6點,方杰去菜市場買菜,碰到了當時周口市政府工作人員李素,正在宣傳參軍政策。飽受動亂社會的顛沛之苦,加上宣傳隊對共產(chǎn)黨政策的宣傳,讓方杰當即下定決心參軍入伍。就這樣,方杰跟著李素走進部隊,完成了人生的一次大轉(zhuǎn)折。
參軍入伍后,部隊給新兵們發(fā)了新衣。手捧新衣,方杰笑得很開心,眼淚卻止不住地流。雖然她的家庭條件不差,但由于父母重男輕女,方杰從小到大都只能穿三個姐姐的舊衣服,從來沒穿過一件新衣服。當晚,部隊為他們舉辦了隆重的歡迎儀式。這個像家一樣的集體給了方杰從來沒有感受到的溫暖。那之后,隨部隊四處征戰(zhàn),再苦、再累也沒有讓方杰退縮。
進軍西藏前,方杰對西藏的認知幾乎為零。回憶進藏那段歲月,方杰沒覺得有多苦,正值青春,她和戰(zhàn)友的美好回憶讓艱難行軍路也變得充實、溫馨起來。
據(jù)方杰回憶,出發(fā)前,每個人都打好背包,裝上被子、褥子、皮鞋、皮衣、鹽、糧食等,裝豬油的竹筒掛在皮帶上,吃飯的碗也捆上了,最基本的負重有四五十斤。這些負重,對身材瘦小的方杰來說稍顯沉重,可她卻沒有喊過一聲苦、叫過一句累。
在四川瀘定,方杰第一次與鐵索橋“相遇”,并終身銘記。當時她們過的那座鐵索橋,搖晃得特別厲害,橋面不到一米寬,鋪著窄窄的小板子,距離水面有六七層樓那么高,水浪洶涌,讓人恐懼?!拔覄傋吡藥撞?,就頭暈得厲害,趕緊蹲下來。當時我負重50斤左右,隊長又在我肩上加了一袋大米。就這樣,我走一步停一會兒,花了半個小時才搖到對岸。”蹲在橋頭,盯著那搖擺不定的橋面,她驚魂未定,一小時后才慢慢從驚恐中恢復(fù)過來。
走過四川,翻越飛沙走石的二郎山。隨著海拔逐漸攀升,氣候條件日益惡劣,方杰他們面臨的困難和挑戰(zhàn)越來越多。
方杰記得,在翻越二郎山前,老同志讓她們提前把棉衣棉褲皮靴子都穿上,一是減輕負重,二是怕山上太冷。誰知那天二郎山卻很熱,熱得大家都扛不住了,便開始一件件脫掉棉衣棉褲,脫一路扔一路。結(jié)果,走著走著天又下起了大雨,刮起大風,飛沙走石,嘴都不敢張開。一張嘴,迎面飛來的石頭子兒打得牙齒噠噠響,疼得厲害,被扔在路上的衣服沒能及時運上來,大家凍得直打哆嗦。可是,再哆嗦也不敢張嘴,害怕石子兒把牙打碎了。
順著羊腸小路下山,滿是黃豆大小的碎石子,特別滑。女兵們反而覺得非常好玩,一個個就坐在地面上滑到了坡底,像滑梯一樣。到了坡底,大家相互看看彼此都樂開了。原來,每個人的褲子都被小石子磨出了兩個圓圓的洞。至今回想起來,方杰還覺得十分好笑。
方杰還記得,在翻越昌都瓦合山時,天地間白茫茫一片,雪深半米厚,寒冷無比。晚上扎營雪地,大家搭起簡易帳篷,鋪上單薄的一層帆布后便和衣而睡。半夜,大雪飄落,狂風四起,幾下就把帳篷刮倒了。方杰她們幾個小姑娘被壓在厚厚的積雪下,爬了好長時間才爬出帳篷。積雪化成的水把她們的鋪蓋和棉服全都浸濕了,小姑娘們一個個水嗒嗒鉆出帳篷,在寒風中瞬間變成了“糖葫蘆”。方杰笑稱,頭上扎的小辮子凍成了一節(jié)一節(jié)的冰柱子,像極了一串串的糖葫蘆。
在從昌都到拉薩的途中,其中一段路需要趟十幾條冰河。當時,方杰和同行的一名叫李國華的小姑娘遇到了生理期,身體長時間泡在冰冷的河水中行軍,加上沒有很好地補充體能,趟過10條冰河后,天漸漸黑了,氣溫驟降,兩人實在走不動,逐漸脫離了大部隊。方杰有些絕望,想著不會就這樣“光榮”在此地吧。正在她們絕望之際,突然聽到前方傳來一陣馬蹄聲,只見一名軍人騎馬來到她們跟前。
后來她們才知道,這位軍人姓喬。了解到方杰兩人的情況后,他從自己的包裹里拿出兩袋小餅干遞給她們。打開一看,已經(jīng)發(fā)霉,這也是他長時間不舍得吃保留下來的。方杰和李國華就著雪水分享了其中一包餅干,體能才稍稍恢復(fù)?,F(xiàn)在想想,當時的那包餅干,是那樣的彌足珍貴。
如今,時光流逝70載。已是耄耋之年的方杰,身體硬朗,性格開朗。老人開心地說,各級領(lǐng)導(dǎo)和部門非常關(guān)心他們這些老同志的生活,大家生活富足,吃穿不愁,健康有保障。平日里,她喜歡寫寫詩、唱唱歌、打打太極,快樂地安度晚年。
“我很想回西藏看看,看看她六十年的變化,重走一下曾走過的路,再看看她的自然景觀!感受天上的火車,再享受一下高原陽光的溫暖……”這是老人以前閑暇時寫下的詩句,詩里不僅有方杰對當年那段青春歲月的懷念,也飽含著對西藏的美好祝福。
版權(quán)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quán)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zhuǎn)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ān)法律責任。
-
十八軍老戰(zhàn)士朱東英:“我們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朱東英老人的家,在鄭州市管城區(qū)豫豐街一處老舊的樓群內(nèi)。平日里,朱東英生活規(guī)律,早上推著小車去買菜,給自己做一日三餐,做一些簡單的鍛煉,收拾房間……[詳細] -
十八軍老戰(zhàn)士祝云華:我是人民群眾的“阿佳老?!?/a>
祝云華,1930年2月出生,重慶萬州人。入伍之初,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原十八軍衛(wèi)生部工作。1951年2月,時年21歲的祝云華隨著十八軍后勤第四辦事處從四川邛崍出發(fā)踏上了進藏征程。[詳細] -
【老西藏故事】農(nóng)奴娃成長記:十八軍老戰(zhàn)士巴桑
巴桑1934年出生在日喀則拉孜縣的一個農(nóng)奴家庭。父親早逝,小時候的巴桑跟著媽媽在領(lǐng)主家當傭人,兩個哥哥在領(lǐng)主家一個放羊一個喂馬,一家人吃盡了苦。[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