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賦能,讓文物“活”起來
中國繪畫藝術源遠流長,國畫精品燦若星河。中國畫以其獨特的藝術形式和審美意趣,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氣質底蘊、文化內涵和精神圖景。欣賞名畫,是每個熱愛中國書畫藝術的人一心向往的事情。
前不久,“致敬經典——中國歷代繪畫精品高清展”在西寧舉辦,吸引了不少書畫愛好者參觀。不少人觀后紛紛發(fā)朋友圈,感嘆傳世畫作之大美。也有人不時詢問:“這些畫是真的還是假的?”
人們欣賞名畫的目的不盡相同,有人為了一睹名畫風采,希望見多識廣,開闊眼界;有人為了溫潤自心,提升藝術鑒賞力;有人為了從中學習古代畫家高超的技法和審美,也有人為了了解畫家和畫作背后傳奇的故事……在高新技術手段不斷發(fā)展的當下,還原度很高的高清圖其實已經基本能滿足一般觀畫者對名畫之美的認知和欣賞。
歷經千百年的光陰,很多名畫流傳至今早已飽經滄桑。每個熱愛藝術的人都希望看到真跡,但是真跡具有唯一性和稀缺性,要看到稀世之寶很難。一來基于文物保護的考慮,很多館藏名家畫作展出次數有一定限制,所以欣賞名畫真跡的機會可遇而不可求。二來有一些中國名畫并不在國內,如五代畫家巨然的《溪山蘭若圖》就館藏于美國克利夫蘭博物館,要看到真跡實屬不易。而復制高清名畫,卻可以讓更多的人走近和了解傳世名畫。
“致敬經典——中國歷代繪畫精品高清展”展出的畫作中,有元代黃公望的《天池石壁圖》,宋代馬遠的《踏歌圖》,北宋郭熙的《早春圖》,元代倪瓚的《六君子圖》,清代鄭板橋的《竹石圖》,以及北宋范寬的《溪山行旅圖》等名家代表作,都是復制的傳世珍寶。這種高清復制可以讓更多的人一睹名畫的“芳容”,近距離觀摩。
文物是不可再生資源,一旦損毀將難以恢復,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但如果為了保護文物,而將文物束之高閣,文物也會逐漸失去應有的生命力。真正的保護,是讓它們“活”起來,展現它們的獨特魅力。那么,怎么讓文物“活”起來呢?科技賦能是關鍵。
近年來,全國各大文保單位紛紛“出拳”,在科技賦能保護文物上下功夫,比如利用高清影像獲取等技術,對文物信息進行數字化采集與管理,實現永久性保存;利用高光譜成像儀等高科技設備,對文物質地結構等進行無損檢測分析,更深層次挖掘文物本體價值;借助三維建模、3D打印等技術,為文物修復提供有力支持,最大程度恢復文物本來面貌;利用5G、3D、AR、VR、人工智能等現代數字技術,為文物展陳打造更多新樣態(tài)……
高清復制中國歷代繪畫精品也是科技賦能的一個體現,這樣既能保護名畫,又能展示名畫魅力,發(fā)揮文物資源以文化人的作用,還能方便觀者近距離欣賞名畫風采,何樂而不為呢!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青海省西寧市城北區(qū):培優(yōu)育強“領頭雁” 打造發(fā)展 “新動能”
青海省西寧市城北區(qū)將加強村級黨組織帶頭人隊伍建設作為推動基層組織建設、助力鄉(xiāng)村振興的固本之舉。 [詳細] -
德令哈:“以師帶徒”傳薪火 “青藍傳承”共前行
德令哈市把“以師帶徒”作為提高新錄用公務員素質的“源頭工程”抓緊抓實,確保公務員隊伍既有“源頭活水”補充新鮮血液,又有“青藍傳承”保證長遠發(fā)展。 [詳細] -
廣西大學試點“立德樹人堂堂講”探索課程思政教學改革
“趙州橋為什么屹立千年不倒?是因為每塊石材都堅固耐久。同樣,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求我們每一名黨員必須具有優(yōu)良品質,歷經磨難不變質?!?a href='./t20221118_7311424.html' target="_blank">[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