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老妇性午夜小视频_国产97最新在线视频_亚洲精品免费Ww久久_日韩三级在线成人网站

中國西藏網(wǎng) > 文化 > 藏學

藏地原生態(tài)文化奇葩

曉勇 春梅措 發(fā)布時間:2018-01-18 08:36:00來源: 中國西藏

2016年12月中旬以來,每天下午,西藏自治區(qū)老干部活動中心排練廳內(nèi),鼓聲震耳,童聲齊鳴。50多名孩子旋轉(zhuǎn)著空靈的身影,舞動精靈般的表演,令人眼花繚亂。這群正值花樣年紀的少年,是來自索縣中學的50余名初中生和索縣亞拉鎮(zhèn)雪熱巴隊2名孩子。他們每日苦練,只為登上即將到來的藏歷新年晚會,向全區(qū)電視觀眾獻演索縣原生態(tài)雪熱巴舞。

西藏地域遼闊,歌舞歷史久遠,是藏族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歷史上,祭祀曾是藏地古老宗教——苯教最主要的儀式活動,而歌舞則是祭祀活動中的主要手段,因此苯教一開始就吸收了大量原始舞蹈和圖騰舞,形成了早期的巫舞。

這些來自索縣的孩子們正加緊排練的節(jié)目——西藏索縣雪熱巴舞正起源于苯教的巫舞或圖騰舞。

拉薩排練場地見聞:舞動的精靈,笑臉背后靈動的孩子們

排練中,孩子們一張張臉稚氣未脫。他們歡笑,透著調(diào)皮。他們用盡全力,隨著銅鈴與鼓聲全身心投入舞蹈,認真可愛。他們中的每個人,對鏡頭都很敏感,有興奮,還有難掩的羞澀。

這些孩子中,除了頓珠次仁和索朗帕珠外,都來自索縣中學。

相比其他孩子,13歲的頓珠次仁個兒不高,卻是他們中公認的舞王。到拉薩排練初期,國家一級編導、西藏舞協(xié)副主席、藏晚雪熱巴編創(chuàng)白芨就對他贊賞有加,認為他是難得的舞蹈好苗子。

生于索縣亞拉鎮(zhèn)雪村的頓珠次仁,從呀呀學步起就接觸過雪熱巴。他對雪熱巴的喜好遠遠超出了其他同齡人。他說:“因為熱愛,所以我放棄上學成為了一名雪熱巴藝人。我堅信,將來總有一天,我會因為跳雪熱巴而走出索縣,走到更遠的地方?!?/p>

索朗帕珠,15歲。和頓珠次仁一樣,是索縣雪熱巴隊成員。曾經(jīng)因為想跳雪熱巴退學的他,今年又有了新想法。他說:“現(xiàn)在索縣中學生每天也有一段時間專門跳雪熱巴舞。等這次演出結(jié)束后,我希望還可以回學校繼續(xù)學業(yè)。這樣,兩樣都不耽誤?!?/p>

索縣中學領(lǐng)隊、縣中學副校長普布次仁說,為弘揚和傳承本民族文化,自2015以來,索縣中學將索縣雪熱巴納入校本課程。每天課間學生們都要跳一段雪熱巴。去年11月,藏晚導演組到索縣下鄉(xiāng)采風,看到了中學生別樣的課間操,孩子們的機會就這樣來了。

與藏地其他熱巴舞不同,索縣雪熱巴只能是男子跳,這個習俗保留至今。作為藏晚原生態(tài)節(jié)目,藏晚節(jié)目組與索縣相關(guān)部門從索縣中學上千名男童中,挑出現(xiàn)在來到拉薩排練的這批孩子。

頓珠群培,13歲。他是縣中學50余名孩子中一員,他長相可愛、圓臉,表情豐富。因此,大家都叫他光頭強,他也樂得其稱呼。他說:“這個假期讓我有了不一樣的感覺,雖然累,但每天都可以和朋友在一起,而且還認識了很多新伙伴,住的吃的都還不錯,所以更多的是一種快樂和收獲。”

歌舞的世界從來不分國界與民族,它會穿越歷史、穿過時間,把文化內(nèi)涵傳遞出來。看孩子們排練,這種感受極強烈。雖然舞步稚嫩,動作略不整齊,但雪熱巴應(yīng)有的亦歌亦舞、高超技巧、豪放粗獷的一面還是被少年們表達的淋漓盡致。尤其是在伴奏音樂高潮迭起的部分,你所看到的分明是一種來自原生態(tài)的力量,還有孩子們對雪熱巴的愛。

古寺、古村、古老信仰:獨樹一枝的索縣雪熱巴是藏地歌舞世界里的一朵奇葩

連接藏北高原和藏東高山峽谷的藏北東部明珠索縣,擁有廣袤無垠的草原,牛羊遍地,雪山與叢林交織,雄渾的山巒與圣湖相輝映。史詩格薩爾與珠穆的美麗傳說在此人盡皆知。也因此,這里的牧歌格外悠揚,牧人的舞姿灑脫奔放。

這里也曾是唐蕃古道沿線。今天,穿過藏北蜿蜒的柏油馬路,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那被世人稱為小布達拉宮的建筑群——贊丹寺。

贊丹寺全名索秀甘丹培杰林。始建于公元1232年,是由噶舉派始祖第一世大寶法王嘎瑪堆松欽巴的弟子覺沃崗嘎修建。然而,五世達賴喇嘛時期被蒙古大軍破壞。一同遭遇毀滅性打擊的還有藏北東部多座噶舉和苯教寺院。從此,在原有基礎(chǔ)上,加上7座苯教寺院合并改教為格魯派并取名贊丹寺,逐步形成了今日之規(guī)模。

不少史書記載,贊丹寺乃至索宗所在地,吉祥殊圣。被稱為索宗7姐妹的亞拉色沃等神山環(huán)繞四面,多處圣地,加上格薩爾王妃珠穆娘家之城堡,使這一帶自古就充滿了神性,傳說與神話交織其間。

遠遠望去,贊丹寺蜿蜒重疊,上下錯層延伸數(shù)層,在藍天白云的映襯下,給人一種信仰高高在上的凌空之美。依山由北向南再向東流淌的索曲,滋養(yǎng)了一代代仰賴其生存的牧家與村落。

雪,在藏語中有下面的意思。顧名思義,雪村就座落于贊丹寺山腳下的亞拉鎮(zhèn)。而索縣雪熱巴就出自這個因寺而存活近千年的村落里。

“有了贊丹寺才有了雪熱巴,它因寺而存在。在此之前,這一帶應(yīng)該也有熱巴歌舞傳統(tǒng),但名稱不詳?!标P(guān)于索縣贊丹寺雪熱巴,雪熱巴自治區(qū)級傳承人索朗老人如是解釋。

史料記載,熱巴舞的前身是西藏原始宗教“苯”教的“巫舞”或“圖騰舞”。形成今日之規(guī)模的各派熱巴舞則多起源于公元11世紀,由藏傳佛教噶舉派第二代祖師米拉日巴所創(chuàng)建。流傳至今的熱巴舞分布于西藏昌都、工布、那曲等地及云南、四川、青海、甘肅等藏族聚居區(qū)。

索朗老人的弟子索朗亞次說,索縣“雪”熱巴屬鈴鼓舞,是民間歌舞的表演形式。是融說唱、諧(歌舞)、雜技、氣功、劇目于一體的民間綜合性藝術(shù)。從內(nèi)容分類有講述藏族歷史、傳說故事等,以宗教信仰與說教向善為主。代表性劇目有《曲杰諾?!罚ㄖZ桑王子)等三十多部,每個傳統(tǒng)節(jié)目的跳法和姿態(tài)則各不相同。

其舞蹈內(nèi)容豐富,有較完整的結(jié)構(gòu),具有歷史代表性。從舞蹈動作上來講,既有當?shù)啬撩裎璧傅膭勇?,又借鑒了昌都一帶熱巴鈴鼓舞的舞姿??梢哉f,幾百年來,“雪”熱巴在民間藝人們的共同努力下不斷得到改進。

索朗與弟子索朗亞次:曾經(jīng)的流浪乞討藝人,今日的非遺傳承人,他們?yōu)楹霌P民族文化不懈努力

每天,當?shù)谝豢|晨光照耀前,索縣亞拉鎮(zhèn)的老人們已經(jīng)走出了家門,沿著贊丹寺的石階步入轉(zhuǎn)經(jīng)隊伍。高高在上的贊丹寺則在檀香四溢與清幽肅靜中,俯瞰人間百態(tài)。

雪熱巴非遺傳承人索朗老人便在其中,沐浴著初陽,和老伙伴們一起轉(zhuǎn)經(jīng),這是他享受晚年生活的一部分。

記者在拉薩排練場地見到索朗老人時,他著一身藏裝,已是耄耋年歲,頭發(fā)花白,但精神矍鑠。

作為雪熱巴傳承人,當?shù)弥骺h的孩子們要參加藏晚時,老人非常高興,他二話沒說跟著大部隊來到拉薩,和孩子們一起排練,他將參與這個全區(qū)觀眾期待一年的盛會。

索朗,索縣亞拉鎮(zhèn)雪村人。生于1936年,表演雪熱巴舞從翩翩少年到須發(fā)蒼蒼,超過了一個甲子又十年。

在他的家族里,祖父、父親和他三代人都曾是雪村雪熱巴表演者。從藏地古老宗教苯教巫舞到民間流浪藝人班子為生活而表演,雪熱巴的經(jīng)歷,仿佛也見證了索朗老人在新舊西藏的生活。

小時候,他和爺爺、父親從贊丹寺腳下的雪巴村前往各地表演,用腳步和古老的熱巴技藝奔走鄉(xiāng)村、田間、牧場,賣藝與乞討并行,整個家族以此謀生。在旋轉(zhuǎn)空靈身影的同時,經(jīng)歷過風餐露宿和挨餓受凍的日子,那些快樂與清苦一并交織的往事,似乎永遠定格在記憶中某個碎片里,一生無法抹滅。

2013年,雪熱巴被納入第四批自治區(qū)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索朗成為一名傳承人。這讓他以及那些雪村年老或年輕的雪熱巴表演者及其后人感到欣慰。

索朗亞次,索朗老人為數(shù)不多的年輕弟子,正著手寫一本關(guān)于雪熱巴的書。他說,雪熱巴是一種師徒口耳及肢體傳承的技藝。雪熱巴歷史以及36項表演內(nèi)容和技藝,至今沒有文字記錄。這正是他這兩年著手做的事情。

現(xiàn)在,留在雪熱巴藝術(shù)團的藝人都是索朗老人的徒弟。而與索朗老人同一時代的雪熱巴舞者則大多已離世。今年32歲的索朗亞次,從12歲起便跟著索朗學習雪熱巴技藝。那些當初和他一起學習雪熱情巴舞的同伴中,很多人離開,另謀新的生活。

傳承人索朗表示,索朗亞次是他徒弟中雪熱巴技藝不錯、文化程度又最高的一個:“我為索朗亞次做的事感到高興和自豪。我相信,如果書出了,一定會為發(fā)揚、傳承雪熱巴起到更好的作用?!?/p>

按照傳統(tǒng),一年中,贊丹寺要舉辦包括燃燈節(jié)、伏魔儀軌、坐夏即夏季安居等諸多佛事活動。其中,坐夏結(jié)束后的藏歷7月29日至8月6日間,就是由雪村雪熱巴隊舉行的為期7天的精彩演出。

對索縣乃至周邊區(qū)域的百姓來說,這也是贊丹寺僧眾難得一見的喧囂熱鬧時節(jié)。人們帶著食物,舉家出門,只為一睹雪熱巴藝人的風采。

擊神鼓、吹海螺、蹈神舞,網(wǎng)狀的裙穗與牛尾搖擺飄動,雪熱巴藝人們身手矯健敏捷,唱腔鏗鏘有力,在一浪接過一浪的掌聲中,舞者的表演進入高潮迭起的部分,觀眾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

這就是雪熱巴舞者的世界,他們是舞動的精靈,用充滿靈性的技藝,表達著深入骨髓的民族文化。如今的雪熱巴藝人再也不是街頭賣藝、流浪的藝人,他們依然為生活而演繹。更為重要的是,他們的表演,人們的觀賞,相互呈現(xiàn)的是一種文化,感染和教化著鄉(xiāng)民,也為繼承、弘揚民族文化貢獻著一份自己的力量。

(責編: 常邦麗)

版權(quán)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quán)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zhuǎn)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ān)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