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河畔的中國】黃河岸邊的龍頭琴傳承人:希望有一天到北京演出
“我們的愿望是有一天能去北京表演,那是我們最向往的城市。”49歲的丹增在記者面前道出了自己的心愿。
作為龍頭琴傳承人,他在自己的故鄉(xiāng)四川省阿壩州紅原縣組建了一支別具特色的彈唱隊——紅原縣瑪薩呈祥彈唱隊。如今這支彈唱隊在當地已小有名氣,成為了紅原縣一張亮麗的文化名片。
紅原縣瑪薩呈祥彈唱隊在表演。 中新網記者 張尼 攝
龍頭琴彈唱藝術最早起源于西藏的阿里地區(qū),當時人們將用于彈唱伴奏的龍頭琴稱之為“阿里琴”。如今,龍頭琴也作為安多地區(qū)的主要音樂形式被保存了下來。
今年49歲的丹增從16歲起就開始接觸龍頭琴演奏這門藝術,到現在已經有30多年時間,并且曾獲得阿壩州龍頭琴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稱號。
2011年,丹增在故鄉(xiāng)紅原縣開設培訓班,開始教同村的年輕人演奏技藝。2015年,紅原縣瑪薩呈祥彈唱隊正式成立,隊員擴充至18名。據丹增介紹,18名隊員中,有10人都是他所在村的貧困戶。
如今,彈唱隊以公益形式為牧區(qū)群眾開展演藝活動,主要以龍頭琴彈唱,龍鼓舞、山歌、鍋莊、情歌對唱、藏戲、民族服飾表演等藏族傳統(tǒng)曲藝為主。
“隊員們平時也要放牧、照料家庭,業(yè)余時間來排練演出,政府每年也會給彈唱隊一些補貼,這樣就增加了隊員們的家庭收入?!钡ぴ鼋榻B。
35歲的央金澤拉是彈唱隊最資深的隊員之一,也是彈唱隊的副隊長,她從2011年起便開始跟隨丹增學習演奏技藝,“這是我的愛好,我從小時候就非常喜歡這些樂器,但是以前沒有機會學習?!?/p>
現在,央金澤拉家的姐妹中有三人都進入了彈唱隊,成為了隊里一道美麗的風景。而這些年跟著演出團隊外出表演,也讓姐妹三人開闊了眼界。
丹增(左一)和隊員們在彈唱。 中新網記者 張尼 攝
近年來,彈唱隊還獲得了不少獎項。例如,2018年,彈唱隊就在四川省第二屆農民藝術節(jié)“群星獎”比賽中獲得了二等獎的榮譽。
值得一提的是,身處黃河河畔,彈唱隊演藝的作品中也不乏一些與愛護自然環(huán)境相關聯的主題。丹增說,他和隊員們也希望通過這種演奏傳統(tǒng)音樂的形式,讓更多人關注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保護。
如今,村里也有很多小孩開始學習龍頭琴等傳統(tǒng)樂器的演奏,有不少學生專門來找丹增拜師學藝,他則會對學生們進行免費教學。
“只要想學,可以隨時過來。”丹增說。
如今,彈唱隊在當地越來越有名氣,丹增告訴記者,自己和隊員們還有一個心愿,就是能去更多的城市演出,讓人們認識藏族的傳統(tǒng)音樂。
“我們還沒去過北京,我們的愿望是有一天能去北京表演,那是我們最向往的城市?!彼f。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改編傳統(tǒng)藏戲《文成公主》今日展演
近日,“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優(yōu)秀舞臺藝術精品創(chuàng)作工程”(百年百部)傳統(tǒng)精品復排計劃改編傳統(tǒng)藏戲《文成公主》劇今日將在自治區(qū)藏劇團“藏戲藝術中心”劇場上演。[詳細] -
策馬揚鞭 民族傳統(tǒng)馬術表演走進墨竹工卡
活動現場,參加馬術表演的選手們身著別具各地特色的民族服飾,手捧哈達鮮花,駿馬昂首挺胸,踏步緩緩入場,精彩的馬術表演拉開帷幕。[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