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藏文古籍 堅定文化自信
7月15日至1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內蒙古自治區(qū)考察調研期間,到內蒙古大學圖書館蒙古文古籍展閱室,察看蒙古學有關古籍文獻的收藏與保護情況。內蒙古大學副校長額爾很巴雅爾向習近平總書記介紹了古籍展閱室的整體情況和部分藏品的情形,其中,他介紹了周恩來總理于1959年贈送給內蒙古大學的《西藏大藏經》。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傳承發(fā)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他指出,中華民族在幾千年歷史中創(chuàng)造和延續(xù)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藏文古籍作為中華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文獻歷史久遠、卷帙浩繁、內容豐富。保護好典籍文獻,讓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對促進文化傳承、弘揚民族精神、加強民族團結、推動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國家對西藏文物古籍保護、傳承和發(fā)展歷來高度重視。僅以《中華大藏經》(藏文部分)的對勘、出版為例。1986年起,國家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在當代藏傳佛教高僧的大力支持下,專門成立中國藏學研究中心藏文大藏經對勘局,對藏文大藏經的整理和翻譯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完成了有史以來規(guī)模最大、對勘版本最全、對勘最為系統(tǒng)、最具權威性的《中華大藏經》(藏文部分)對勘出版工作。新版本的藏文大藏經包括《甘珠爾》和《丹珠爾》共4842部,又分為《甘珠爾》對勘本108冊、《丹珠爾》對勘本124冊。并于2018年5月,正式完成《中華大藏經》(藏文部分)數字化工作,電子版發(fā)行。
古籍文獻的數字化,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古籍作為珍貴的文化遺產,隨著時間的流逝,愈發(fā)彌足珍貴。保護古籍,就是留住文化的根。古籍數字化是在不對古籍原件造成任何損害的情況下,使其作為知識載體的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揮,促進文化的傳承與傳播。對西藏文化遺產進行數字化保護,有利于明確西藏文化的基本情況,有利于西藏文化的傳承和發(fā)展,同時,能夠帶動西藏的經濟、文化、科技、旅游和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目前,古籍文獻的數字化雖已起步,但距離人們的期待還有很大的差距。因此,今后還需做好頂層設計,加快推進,實現(xiàn)經典古籍文獻的全面數字化。在這一基礎之上,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保護、傳承和發(fā)展,必將迎來新的發(fā)展階段。
今天,我們在保護民族古籍的基礎上,汲古慧今,不斷堅定文化自信,使古籍文獻在加快精神文明建設、推進和諧社會建設、共筑偉大復興中國夢中發(fā)揮更大作用。(中國西藏網 文/孔夏)
-
西藏217部古籍已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
邊巴次仁介紹,西藏的古籍普查登記工作已接近尾聲,保護工作將全面開展,數字化作為古籍保護工作的重要內容,西藏將不斷加強相關工作。[詳細] -
西藏圖書館閱讀推廣成果在京展出
成果展囊括了西藏等五個自治區(qū)圖書館從科研成果中挑選的百余種當地經典作品集中向讀者展示。[詳細] -
青年學者從藏文古籍的細節(jié)記載分析探討大歷史
3月4日,一場主題為“禮貌與佛教秩序:西藏日常生活與歷史記憶中的禮儀”的交流會,在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館舉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