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上午,拉薩北京實驗中學學生赴北師大燕化附中交流訪學啟動儀式在北師大燕化附中舉辦。來自拉薩北京實驗中學的30名學生將在北京開啟為期2個月的訪學活動。北京市教委支援合作處處長范忠偉,燕山辦事處副主任畢春鵬,燕山教育委員會主任張榮波、副主任遲曉麗,北師大燕化附中黨委書記車麗梅、校長楊琳,拉薩北京實驗中學副校長宋東明以及拉薩北京實驗中學訪學師生參與啟動儀式。燕山教育委員會主任張榮波主持會議。
燕山教育委員會主任張榮波主持會議
為了積極響應黨中央國務院教育援藏的戰(zhàn)略決策,北師大燕化附中從2011年開始,接收西藏班學生來京學習,每屆招生45名西藏學生,由于辦學成績顯著,2016年擴招,現(xiàn)招生已經(jīng)擴大到每年135人,常年在校西藏班學生達到405人,成為全國最大的全散插辦學的內地西藏班高中校之一,被評為北京市和西藏自治區(qū)民族團結教育示范校。學校為邊疆的建設和國家的發(fā)展輸送了大量棟梁之才,數(shù)百名西藏學生考入重點大學。
燕山辦事處副主任畢春鵬致辭
燕山辦事處副主任畢春鵬在歡迎致辭中表示,此次拉薩北京實驗中學學生到北師大燕化附中交流訪學,增加了京藏學生交流交往交融,是兩地教育工作的新探索,也是促進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的新舉措,更是對全面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新推進。希望拉薩北京實驗中學的師生們多走走、多看看,加深對北京的了解。同時,北師大燕化附中的師生要以主人翁的姿態(tài),做好接待工作,希望兩所學校在教學、教研、管理等多方面進行交流,共同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市教委支援合作處處長范忠偉講話
市教委支援合作處處長范忠偉表示,對口支援西藏是黨中央交給北京光榮的政治任務,1994年啟動至今已有30周年。市教育兩委高度重視教育援藏工作,堅持首善標準,教育援藏工作走在全國前列。特別是近年來,市教委積極貫徹習近平關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和高質量發(fā)展重要論述精神,在教育援藏領域加大轉型升級力度,開辟新賽道,系統(tǒng)推出了“京藏同心、見字如面”“京藏線上國學誦讀”“雪域翱翔-拉薩市優(yōu)秀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等援藏項目。2023年共有3000余名京藏師生在線上線下交流中實現(xiàn)共同成長,提升了交往交流交融的頻度強度韌度,推動教育援藏實現(xiàn)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范忠偉強調,今天啟動的“交流訪學”是首都教育援藏轉型升級的重點工作和深化領域,將為兩校學子提供更加多元、開放的優(yōu)質教育資源,深度促進京藏師生交往交流交融。一是希望大家深刻感悟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大意義,深刻感悟統(tǒng)一穩(wěn)定對國家發(fā)展、各族人民幸福的極端重要性,牢固樹立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自覺做民族團結進步事業(yè)建設者、維護者、促進者。二是京藏兩地學生要在訪學過程中有效共學互鑒,實現(xiàn)共同成長,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增進理解與合作,拓展認知領域,增強對偉大祖國的向心力,并為中華文明發(fā)揚光大貢獻自己的力量。三是不斷規(guī)范、挖掘、創(chuàng)新訪學活動內涵,將其打造成教育援藏新質生產(chǎn)力,在實踐中不斷總結完善“交融式集團化訪學”組織模式,形成可復制、可推廣、可持續(xù)的典型經(jīng)驗。
學生們?yōu)閰I導獻上哈達
據(jù)悉,交流訪學活動依托北京優(yōu)質教育資源,以管理共進、教學共研、資源共享、師生互動、差異互補等方式,促進雙方教學、教研、管理、校園文化等工作質量提升。北師大燕化附中制訂了科學有效的方案,健全管理制度、配置了適應當?shù)貙W情相關課程、探索了教、學、評一體機制,為訪學活動打下堅實基礎。不僅如此,學校作為西藏班高中校,在課程設計、校園配套建設等多個方面為讓西藏的學生體會到家的溫暖。
來自拉薩北京實驗中學的30名學生均是高二年級,大部分學生都是第一次來到北京,有一名學生在北師大燕化附中與自己的初中同學重逢了,非常開心。學生們紛紛表示,非常期待未來2個月在北京的學習生活,希望能夠在這里交到好朋友,學到更多的知識,帶著豐富的學習經(jīng)驗和美好的訪學回憶回到拉薩,備戰(zhàn)高考。
京藏兩地的情誼跨越山海,悠遠綿長。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各民族手挽著手、肩并著肩,共同努力奮斗?!苯逃毓ぷ鲗⑷尕瀼攸h的民族政策,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兩地教育工作者將以本次訪學活動為契機,加強互動交流,構建協(xié)同發(fā)展長效機制,匯聚更多優(yōu)質教育資源,培養(yǎng)更多高素質教育人才,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繪制出共同發(fā)展的“同心圓”,共同譜寫民族團結教育的新篇章。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