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評該不該在平臺上展示,誰說了算
有的消費者因為商家沒有按備注贈送蒜,或者點了特辣的外賣卻說實際不辣,就給出差評
差評該不該在平臺上展示,誰說了算
引入第三方評審機制旨在化解差評糾紛,但評審任務的隨機性有時卻讓評審者犯難
本報訊(記者劉小燕)“用戶因為菜品涼了給出差評,但商家認為自己正常出餐,屬于配送的問題,不是很好評判誰說的更有理?!?月5日下午2點,田密打開外賣軟件的評審團入口,遇到了一個棘手的評審任務:22分鐘的配送時間并不算長,可能是商家沒有給保溫袋。最終,田密選擇了“適合展示”的選項,頁面立即顯示該選項的當前投票比例為54%,最終該差評被平臺得以展示。
由平臺用戶投票決定是否展示差評,成為近日外賣、生活服務類等平臺的一項熱門功能?!豆と巳請蟆酚浾唿c擊有關頁面發(fā)現(xiàn),成為評審員需滿足注冊時長大于3個月、已實名認證、近90天有消費記錄且通過評審員考試等條件。田密便是評審員之一。
根據(jù)平臺規(guī)則,用戶對被分配的爭議內(nèi)容進行投票,選擇“不適合展示”,則表示該評價不合理,支持商戶。在24小時或48小時評審任務期限內(nèi),若參與評審判定的評審員多于或等于11人,平臺則根據(jù)多數(shù)票的支持方執(zhí)行相應結果。
“有的消費者因為商家沒有按備注贈送蒜,或者點了特辣的外賣卻說實際不辣,就給出差評。因此,在消費者可以無門檻打出差評的前提下,給予商家申訴的機會是有必要的?!碧锩苁盏降脑u審任務中,這樣的情況并不少。
由于選擇“不適合展示”后,該爭議內(nèi)容不會在下單平臺被用戶看見,許多和田密一樣的用戶將這些評審經(jīng)歷分享在社交平臺,從而形成一股“評審團大賞”的熱潮。記者在多個社交平臺發(fā)現(xiàn),這些案例以圖片、文字、視頻等方式被二次搬運,單個討論群組的用戶就多達4.5萬人。
同時,部分用戶也表示評審機制需要改進。例如,有北方的用戶收到的評審任務中都是粵語,表示自己完全看不懂;某些討論涉及的菜品,并不在用戶的常識范圍內(nèi),也沒有過類似的消費記錄;有用戶希望某些爭議過程能被展示以提示消費者合理評價,但擔心對商家的評分不利。
對此,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認為,公眾評審機制的目的是引入第三方評審機制在源頭化解糾紛,營造和諧信任的環(huán)境。評價內(nèi)容不只是用戶消費體驗的表達,也是消費者選購時的重要參考信息,一定程度上表現(xiàn)為商戶信譽。
“‘評審團大賞’展示不合理但有趣的評論確實會提高內(nèi)容趣味性,但沒有真正解決被差評的商家面臨的痛點?!敝煳≌J為,爭議任務隨機分發(fā)給評審員后,評審員作為普通消費者,基于一般的生活經(jīng)驗、普遍理性和樸素的正義感給出評審意見,也會發(fā)表一些給商家的改進建議,比較符合公眾評審機制的初衷,也可以讓平臺商家更放心地做生意。(工人日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