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如何利用暑假走進孩子內心?
暑假時間已過半,有不少家庭的親子關系亮起了“紅燈”。尤其是很多進入青春期的孩子家長,對于孩子在這個階段出現(xiàn)的變化感到不知所措,想要趁著假期在家與孩子溝通,卻經(jīng)常一說就“炸”。為什么孩子會有這樣的變化?我都是為孩子好,為什么就不聽我的呢?
專家觀點
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學心理教師潘璐:孩子進入青春期,自我意識和獨立意識逐漸在發(fā)展,他們渴望自主支配時間,渴望受到父母真正的尊重和信任。有時候,孩子會通過“反抗”的方式宣誓主權,你越不讓我做什么,我就越要做什么,這能讓他們感覺到自己有力量,長大了,能與父母對抗了。同時,青春期帶來的還有會減少對父母的依賴,孩子有事更愿意與朋友分享和交流,這也是他們發(fā)展同伴關系的重要時期。
愛玩是人的天性,多數(shù)孩子希望在考完試放了假就要好好玩耍,能夠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放松娛樂。手機里的游戲會帶給孩子興奮和快樂的感受,既不用寫作業(yè)、考試,還能在游戲世界里獲得掌控感和自主權,這是手機吸引孩子的很大因素。如果家長掌控欲太強,要求太多,總是對孩子說“不行”“不能”“不可以”,他們就會產(chǎn)生抵觸心理,關起房門將父母的話拒之門外。
對于家長來說,如何化被動為主動,利用暑假的后半程時間走進孩子內心呢?首先,家長要讓自己放松。越是擔心孩子的時候,家長越要先調整好自己的情緒。孩子是很敏感的,家長的言行舉止都是在向他傳遞著信號,媽媽又要抱怨我玩手機了,媽媽又準備批評我不學習了等等。不妨在每次想要跟孩子溝通之前,先覺察自己當下的情緒狀態(tài),讓自己那根緊繃的弦放松下來,放下對孩子反應的預設,帶著平和的心態(tài)去接近孩子。
家長可以站在孩子的立場上,去和他討論他感興趣的話題,跟他聊一聊學習以外的事情。即使對他說的事情不感興趣,也耐心聽他說完,不隨意打斷,也不著急評價。這是向孩子傳遞一種信息:我尊重你的生活和娛樂方式,我在用真誠、平等的態(tài)度與你相處。
此外,家長可以以孩子感興趣的人、事、物為切入點,與孩子一起探索生涯。如想成為像誰一樣的人,想過什么樣的生活,當前有什么目標,準備如何實現(xiàn)等等。在這個過程中,家長要多聽少說,多鼓勵,少評判,可以主動詢問孩子需要什么樣的幫助,根據(jù)孩子的需要去提供有效支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永遠都是自己堅實的后盾。
值得一提的是,家長還要給孩子一定的自主權。對于在孩子使用手機方面有困擾的家長,可以從擔心孩子健康受損的角度切入話題,而非影響學習。要相信孩子多少都知道長時間玩手機對身體的損害,家長可以與孩子探討,自己平時長時間使用手機時身體上會出現(xiàn)的不適,問問孩子有沒有這些情況,可以怎么應對。
家長也可以向孩子表達允許他自主使用手機的態(tài)度,同時希望能一起制定雙方可接受的行為契約和獎勵措施,就當作一個闖關游戲,父母也一起參與其中,比如設定每天至少有1小時要用其他休閑方式替代玩手機,第一周只要堅持做到兩天就給予獎勵,之后再逐漸增加難度。家長要正面強化孩子的行為,多發(fā)現(xiàn)孩子做得好的地方,哪怕只是一些微小的進步,都要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讓孩子感受到父母是真正信任他的。
最后,家長還要成為孩子的榜樣。家長要通過自身行為來給孩子傳遞正能量,家長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喜歡做的事情,能保持積極向上的狀態(tài),營造出快樂、輕松、互幫互助、相互關愛的家庭氛圍,這肯定會讓孩子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文/記者 武文娟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