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讓一個洼里人在共同富裕的路上掉隊
【成長】
不讓一個洼里人在共同富裕的路上掉隊
講述人:山東省濰坊市坊子區(qū)坊安街道洼里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 劉向東
今年,是我任洼里村黨支部書記的第十年。十年前,洼里村在當地是出了名的窮村、亂村、難點村,有能力的紛紛離村,年輕力壯的我也選擇離開,外出打拼。2011年村“兩委”換屆,組織找到我,我猶豫再三,雖然舍不得打拼的企業(yè)和已取得的成績,但家鄉(xiāng)再落后,也是家,也有感情、有鄉(xiāng)愁。在鄉(xiāng)親們的期盼和信任中,我當選黨支部書記,當時我暗下決心,要帶領鄉(xiāng)親們一起富起來。
當時,洼里村的路,坑坑洼洼、崎嶇不平,進不來出不去,成了致富的“斷頭路”。我決定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修路,村集體沒錢我就帶頭捐款修。修好了出村路,就得找洼里村的出路。洼里村原來是一個傳統(tǒng)的農業(yè)種植村,家家戶戶種地,但收益不多?!靶〔藞@子”模式不行,那就試試“大棚”模式。想法有了,資金又成了問題,老百姓拿不出錢,我自掏腰包,拿出款項建大棚、做項目。
記得當年初冬,天氣預報有大風寒流,大棚里的草莓長勢良好,若不蓋膜封頂,草莓苗就會因受凍毀于一旦。正當鄉(xiāng)親們突擊蓋膜時,大風來襲,大家冒著被吹下來摔傷的危險,爬上頂棚,四肢攤開,手拉手趴在塑料膜上,守住了大棚,也守住了致富的心。從那以后,我就堅信,沒有任何困難能打倒洼里人。
種大棚只是開端、是起步,要想走遠,就得走有機農業(yè)、科研農業(yè)的道路,這才是長久之策。在上級政府的牽線搭橋和政策支持下,我們搭平臺、引人才,一時間,洼里村成了各行業(yè)部門政策平臺的集聚區(qū),奶牛養(yǎng)殖智慧牧場應運而生、有機蔬菜智慧工廠拔地而起……如今,洼里村的特色產業(yè)產值已達上億元,正勢如破竹,在鄉(xiāng)村振興的道路上越走越強。
這是我人生中最珍貴的十年。這十年,時間在走,洼里村在變。慶幸也自豪的是,我作為村黨支部書記,為鄉(xiāng)親、為洼里村服務的初心沒有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改變,沒有隨著洼里村的崛起而漂浮。我相信,下一個十年,仍將是洼里村接續(xù)奮斗的十年,我們將砥礪前行,不讓一個洼里人在共同富裕的路上掉隊。
?。ü饷魅請笥浾呲w秋麗、馮帆 光明日報通訊員馮子璐采訪整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