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保護,要穩(wěn)數量也要提質量(點睛)
耕地是糧食生產的根基,對于保障糧食安全具有極端重要性。農地姓農,是不容置疑的底線。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明確耕地利用優(yōu)先序,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嚴格規(guī)范耕地占補平衡……近年來,一系列長牙齒的硬措施落實落地,牢牢守住18億畝糧食生產“安全線”。
耕地保護既要穩(wěn)數量,也要提質量。我國人多地少,人均耕地僅1畝多,耕地質量總體不高。面對有限的耕地,勢必要通過提升單位面積綜合產能,產出更多更好的糧食。建造良田,關鍵是把高標準農田建起來。當前,已建成一大批旱澇保收、高產穩(wěn)產的優(yōu)質良田,切實夯實了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到今年底,全國將累計建成10億畝高標準農田,能夠穩(wěn)定保障1萬億斤以上糧食產能。
保護耕地,糧食主產區(qū)、主銷區(qū)、產銷平衡區(qū)都要扛起保面積、保產量的重任。在東北黑土區(qū),立足像保護大熊貓一樣保護黑土地,通過秸稈還田、增施農家肥等措施,讓黑土地重煥生機;在南方一些地區(qū),通過治理撂荒地、改造中低產田等,有效增加了播種面積和質量。近年來,各地還通過農業(yè)社會化服務,向農戶大力推廣綠色高效技術和機械化應用,在保護的基礎上,用足、用好一塊塊寶貴耕地。
今天的耕地是明天的飯碗。堅持藏糧于地,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方能保護好我們的飯碗田,為保障糧食有效供給不斷夯實根基。郁靜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