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情深白茶香(逐夢)
薄霧從白龍湖飄上來,掛在山腰。
放眼望去,山坡上壟壟青綠正肆意鋪展,綻放在王永明的眼里,也綻放在青坪村人的心窩里。
一
王永明剛擔任青坪村黨支部書記那會兒,青坪村正是脫貧攻堅的沖刺階段。村里的路修好了,自來水入戶了,移動網(wǎng)絡也有了,可村里的年輕人都外出務工了,地也荒蕪了一大半……
四川省青川縣青坪村地處川陜甘交界處,位于白龍湖西岸高山地帶。這里群山環(huán)繞,面積不小,卻土地貧瘠,曾被鄉(xiāng)親們叫作“清貧村”。
2022年,青坪村人均純收入達到了1.5萬元,還是“四川省實施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工作示范村”。
改變,從2018年開始。這年4月,浙江安吉黃杜村20名農(nóng)民黨員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信,匯報村里種植白茶致富的情況,提出捐贈1500萬株茶苗幫助貧困地區(qū)群眾脫貧。
這年秋天,“白葉一號”扶貧茶苗從東南沿海的浙江,跋山涉水來到西部四川的大山深處。一時間,黃杜人,冷藏車,白茶苗,成為青坪村里一道美麗的景觀。
土地,仍是貧瘠的土地。經(jīng)過幾年摸索,青川縣逐步找到了“造好地、改好土、開好溝、配好水、栽好苗”5項新建基地關鍵技術和“重改土、促開溝、強采摘、精修剪、勤施肥、控雜草、防病蟲”7項管護關鍵技術,形成了“白葉一號”茶苗在我國中西部地區(qū)的種植規(guī)程。
二
王永明仔細查看著“白葉一號”茶苗的長勢,不時掏出隨身的小本本,記下茶苗生長情況。
自從安吉白茶在青坪村的大山里安了家,王永明就隨身帶著這個小本本。密密麻麻的字跡,見證著“白葉一號”在青坪村的每個管護日常、每次拔節(jié)生長。
走到茶園盡頭,一塊荒蕪著的坡地橫在面前:土壤板結,雜草傾覆,枯黃一片,兩三年沒有耕種過了。王永明心疼得直跺腳。
繞著“白葉一號”茶園基地,王永明走遍了每塊這樣荒蕪著的坡地。他把村里可種植白茶的坡地,一塊塊復盤了一遍,邊邊角角都沒落下。還是128畝。午飯后,他翻開小本本,又算了一遍。
這幾天整地,下月底下苗子。剛從縣上白茶春管技術培訓課堂走出來,“土專家”老王就接到了王永明的電話,邊說邊往村里趕。他知道王永明是個雷厲風行的人,慢不得。
而王永明心里有數(shù),現(xiàn)在村里已種植“白葉一號”1226畝,加上傳統(tǒng)綠茶,茶園面積達到了4300多畝,是遠近聞名的茶村,想慢也慢不下來。
果然,王永明讓老王再把村里可種植白茶的坡地,一塊塊復盤一遍,荒蕪坡地一塊也不能落下。
這要在以前,這些坡地拿錢請人種,都沒人愿意干。老王笑笑,還不是大伙兒嘗到了甜頭。這個甜頭真不小,去年全村土地流轉收入37萬元,村民茶園務工收入120萬元,首次采摘的“白葉一號”干茶每斤賣到了兩三千元。
十幾歲就種田的老王,自家12畝坡地入股村綠茶種植合作社,夫妻倆在茶園務工,租金、薪金、股金等“五金”收入,正芝麻開花節(jié)節(jié)高呢。
老王人靈光,吃得苦,又肯學習,很快掌握了“白葉一號”管護技術,成了村里的白茶技術指導員,在大山里吃起了“技術飯”。
離老王家不遠,是從高山上搬遷過來的崔大娘。前些年,崔大娘丈夫有慢性病,干不了重活,家里兩個孩子正讀書,是因病致貧的建卡貧困戶。
“白葉一號”落戶青坪村,崔大娘把11畝坡地流轉出去種植白茶,自己和丈夫在茶園務工,一年有近2萬元收入,孩子畢業(yè)工作后,家里的負擔減輕了,很快就脫了貧。
過去,家里最值錢的就一臺彩電。隨著村里的泥巴路變成水泥路,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崔大娘家里的設備也開始多起來,除了冰箱、洗衣機,還買了摩托車,用上了5G手機……
從“扶貧苗”到“致富葉”,浙川演繹出“一片葉子再富一方百姓”的山海深情。4年來,青川縣已建成“白葉一號”茶園基地7000畝,直接受益群眾920戶3512人,帶動易地搬遷群眾210戶651人實現(xiàn)長效增收致富。
三
聽說要種安吉白茶,玉白色就成了青坪村人最期待的顏色。
玉白,溫潤如玉,白而無瑕。光聽起來,就讓人心生溫暖,充滿希望。
安吉白茶是突變體茶樹,因早春幼嫩芽特別是一芽二葉呈玉白色而聞名。
這玉白色,也誘惑著常年在外務工的阿香姐。2020年,聽說家鄉(xiāng)種上了白茶,抱著“試一試”的想法,阿香姐返鄉(xiāng)成了一名白茶管護員。
以前種茶靠天吃飯,管護白茶后,每天從早到晚,阿香姐都泡在茶園里,查看茶苗長勢、除草施肥、挖溝排水,參加白茶管護知識培訓等。
阿香姐體會到了白茶的“嬌貴”——降雨、氣溫、土質(zhì)、海拔,哪樣不合“胃口”就犯病。從平原移植到1200米較高海拔的青川山區(qū),想種好白茶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前年,青川采取“反租倒包”模式,將茶園按面積大小分包到戶管護,讓村民參與到白茶的管護、采摘、加工、銷售之中,分享全過程各環(huán)節(jié)利潤。阿香姐積極性高漲。
也是前年,青坪村遭遇罕見高溫天氣??购当2瑁⑾憬憔椭貜妥鲆患拢毫璩恐辽衔?,澆水;傍晚至深夜,澆水。每天只休息六七個小時,持續(xù)一個月后,久違的甘霖降臨茶園??粗^大部分茶苗安然無恙,她心里懸著的石頭才落了地。
去年,阿香姐管護的200畝茶園開始采摘,白茶賣了3萬多元,算上日常管護工錢,年收入猛增到了五六萬元,比在外務工還強。
“玉白真是我的幸運色??!白茶這么金貴,嬌貴點也是應該的?!卑⑾憬阈Φ脿N爛。
和阿香姐一樣,老趙家也流轉出6畝地種植白茶,平日在茶園務工,雖說還沒到采摘期,但土地流轉、務工、分紅,拿到手的都是真金白銀。“等到茶苗成蓬,采摘收入還要翻番。”老趙在家門口就能掙錢,“真沒想到,跨越萬水千山,安吉白茶富了我們青川百姓!”
從青坪村到青川縣城要走40多公里山路,這么多年來,這里都是一個勞動力只出不進的小山村。如今,村里有了茶產(chǎn)業(yè),村民致富小康了。路過老趙家門口,王永明聽見老趙給遠在廣東務工的兒子打電話:“回來種白茶吧!我們還有10畝坡地,今年全部都納入了擴種計劃!”
人在回流,群山里人氣越來越旺了。
四
王永明喜在心里。
高山云霧出好茶。青川地處龍門山脈尾端,是典型的高海拔、高森林覆蓋率的無污染茶區(qū)?!鞍兹~一號”白化時間長,白化度好,氨高酚低,品質(zhì)高,品相好。
但當初動員引進種植“白葉一號”,鄉(xiāng)親們一開始熱情并不高。青川種茶歷史悠久,這里的七佛貢茶還是國家生態(tài)原產(chǎn)地保護產(chǎn)品。舍近求遠,學技術還要“重打鑼鼓重唱戲”,多此一舉!直到前年底,全村仍有128畝坡地荒蕪著。
靠山吃山,吃法有講究。品種老化,技術落后,賣不上價,傳統(tǒng)茶產(chǎn)業(yè)亟須創(chuàng)新升級??h村干部看出了顧慮,挨家挨戶敲開了村民的院門,也敲開了老鄉(xiāng)的心門。
好在安吉“兩捐兩包”——捐茶苗、捐幫扶資金,包技術指導、包鮮葉回收,每月派出技術員現(xiàn)場指導,24小時全天候線上跟蹤指導,浙茶集團包銷全部鮮葉……
太陽偏西,來到梯地的制高處,王永明眼前一亮,青坪村已變了模樣:藍天白云下,青山綠水間,青磚灰瓦白墻,錯落有致;梯地茶壟公路,蛇行盤旋;綠樹村莊崇嶺,好一幅青坪村的春山圖。
在這靜美的畫面中,王永明清楚,“白葉一號”數(shù)字駕駛艙一刻也沒靜止過,正24小時全天候監(jiān)測著各地塊的溫度、濕度、空氣質(zhì)量,匯集著各地塊的土壤墑情、微量元素數(shù)據(jù)及茶苗長勢情況。它還會及時組織專家遠程會診,適時發(fā)布白茶管護任務,實現(xiàn)每包青川白茶“從田間到舌尖”的全過程監(jiān)管。
掏出手機,王永明拍下眼前的美景,2022年3月首次大規(guī)模采摘“白葉一號”的情景又浮現(xiàn)眼前——
開采那天,層疊起伏的青坪茶山上,一條條整齊的茶壟斜掛在山坡上,玉白的芽頭齊刷刷露出鮮活的笑臉,采茶姑娘靈巧的手指在茶樹頂上飛舞,鮮嫩的白茶不斷跳入茶簍。
首批白茶制成,王永明迫不及待地裝車,贈給千里之外的黃杜親人品嘗?,F(xiàn)場視頻電話里,王永明和安吉縣黃杜村黨總支書記盛阿偉都激動萬分。
山海情深白茶香。王永明準備把這張照片發(fā)給盛書記,把好消息也告訴黃杜村的親人們:村民的錢袋子又鼓了,村里的集體經(jīng)濟收入又增長了,“白葉一號”擴種又開始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