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6月18日電 致力于探索如何借助數字化技術推動我國中小學學生“五育并舉”, 6月17日上午,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縣域治理研究中心聯合山東省未來智能產業(yè)研究院成功舉辦《數字化助力中小學五育并舉模式的探索研究》報告發(fā)布會暨“五育并舉的數字化模式”專題研討會。
據了解,“五育并舉”——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是我國提出的重要的教育指導方向,然而在實踐過程中面臨著五育發(fā)展不均衡、過度重視智育等問題。新時期的數字技術革命,為教育信息化提供了新的發(fā)展空間,成為解決“五育并舉”困境的潛在方式之一。
會上,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黨委書記歐陽沁介紹,研究報告是由清華大學社科學院的縣域治理研究中心和山東省未來智能產業(yè)研究院組成聯合課題組,在過去兩個月的時間里對山東省中小學利用數字化的手段來助力五育并舉的現狀和問題進行了深入調研所形成。
清華大學社科學院縣域治理研究中心主任何曉斌詳細闡述了《數字化助力中小學五育并舉模式的探索研究》報告的主要內容和研究成果。
何曉斌介紹,該研究報告提出中小學“五育并舉”數字化的3551模式,即五育并舉數字化應依托3個力量:政府引導、家校聯動及其他社會力量協助,圍繞5大環(huán)節(jié):教、學、測、評、管,深入理解和把握五大方向:標準化、個性化、過程化、多元化及智能化,最終為了實現1個目標:實現高質量的基礎教育人才培養(yǎng)。
報告指出,數字化助力“五育并舉”發(fā)展的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信息化,主要目標是以數字化推進教育均衡化發(fā)展;第二階段是平臺化,通過數字化助力教育全方位發(fā)展;第三階段是智能化,以數字化賦能教育高質量發(fā)展。
此外,研究報告還對當前存在的問題,如政策支持力度不足、教育數字化改革缺乏協同、教師對數字化理解和應用能力有限等,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建議,包括強化教師培訓、穩(wěn)步推動教育數字化發(fā)展、推進技術和制度的協同改革等,以期為我國教育發(fā)展提供更多有益思考和實踐方案。
在報告發(fā)布后的圓桌論壇環(huán)節(jié),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山東省未來智能產業(yè)研究院的專家學者,與來自山東省聊城市的兩位中小學校長,就如何構建以數字化為基礎的“五育”并舉綜合素質教育評價體系等問題展開了討論。(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