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釣魚容易讓人沉迷?
近日,有女性網友發(fā)文說,起初她老公一到周末就去釣魚,現(xiàn)在發(fā)展到天天都去釣魚,家里的事也不管,除了升級釣魚裝備外,甚至準備出國釣魚,她很苦惱也很疲憊。記者看到,評論里很多人都說,身邊有不少這樣釣魚成癮的人,一到周末就去釣魚,一去釣魚就忘了時間。
男人為什么愛釣魚?又為什么容易“陷進去”?記者就此采訪了倫敦大學學院心理學博士、英國心理學會特許咨詢心理學家陳志林。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孔小平
為了釣魚,男人們有多“瘋狂”
即使再忙,夜里也要去釣幾個小時魚
這些年,南京一群喜歡釣魚的老大爺一直很火,一度上過熱搜。每天早上6點多,許多年輕人還在沉睡的時候,背著大包小包的老大爺已經在地鐵站狂奔了,要到數(shù)十公里外的郊外池塘邊釣魚,S9也被南京網友戲稱為“垂釣專列”,成了釣魚大爺們的專線。
退休大爺們郊外釣魚或許是為了打發(fā)時間,但如果周末到南京的大小水邊走一圈就會發(fā)現(xiàn),釣友群體很壯大。記者在江寧外秦淮河邊看到過,白天河邊就有一大群釣友,到了晚上各種小燈一打,非常壯觀。
在網上吐槽老公釣魚的那篇帖子下面,有很多人“對池塘邊長滿男人”這個現(xiàn)象表示不理解。更多人吐槽親人在釣魚這件事上的沉迷進程:跟釣友釣遍城里每個有挑戰(zhàn)性的釣魚地方-開始換車-添置設備-去其他城市釣魚。有網友說她老公白天工作很忙很辛苦,但即使忙到再晚,夜里也要去釣幾個小時魚,甚至還通宵,第二天接著去上班。
記者看到,有位男性網友發(fā)布了《釣魚上癮?來自一個釣魚佬的血淚史》,文中說,最近巴不得天天去釣魚,冷靜一想自己對釣魚好像有癮了,就開始回憶是如何走到這一步的:曾經因為工作需要體驗釣魚全過程,釣到了第一條魚;回去后就開始回味上魚的過程,那種和魚之間拉扯的手感,以及每一次拋竿的期待,心里就想“嘖!有點意思”;再次嘗試釣魚,對比第一次,上魚有點困難了,也開始知道一些釣點、用餌的講究;著手研究裝備技巧,并購買裝備,認為下一次一定會上魚上到手軟,看到社交平臺上的各種上魚視頻,有揮竿的沖動;逐漸嚴重的是,早上10點上班起不來,但是7點釣魚的鬧鐘不用定,隨便看到個水溝,都會端詳有沒有魚;再然后就走火入魔,為了順利釣魚,開始拉人入坑,遇到交通不便利就開始拉有車的朋友入坑,從上魚的數(shù)量變成了上魚的種類、大小、稀缺程度,等再回過頭來看,已經“病入膏肓”了。而記者注意到,他發(fā)這篇文章的目的居然是為了贏一個價值萬元的釣魚竿,看來在這條路上還沒回頭。
為什么男人喜歡釣魚
跟刻在DNA里的捕獵心理有關
一竿在手,男人仿佛就拋下了所有的身份,遺忘了所有的煩惱。心理專家陳志林告訴記者,釣魚,有點像男人在古代打獵一樣,當魚兒上鉤的時候,就像是獵物被捕捉到手,喚醒了男人DNA里的捕獵心理。
他告訴記者,從心理角度來理解釣魚的話,一是,釣魚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挑戰(zhàn),比如天氣不好等等,當克服這些困難,成功釣到魚時,成就感油然而生。
二是,釣魚能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釣魚的過程中,你永遠不知道下一秒會有一條什么樣的魚上鉤,每當釣到一條心理預期之外的魚,都會讓人感到興奮和滿足。
三是,能促使內啡肽的分泌。魚兒上鉤的那一剎那,人體會分泌內啡肽,讓人感到愉悅和興奮。這種生理反應會讓你對釣魚產生強烈的依賴。
四是,能放松和減壓,尤其是在水邊,人們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寧靜和美好,從而減輕壓力,改善心情。
另外,陳志林還表示,心理學中有個“假性自體”的說法,指的是有的兒童為了滿足父母的需求,不斷地發(fā)展出一個外殼,來回應外界,這是他們童年的生存方式。這件事的代價就是,要壓抑真實的需求和想法。當假性自體不斷被獎勵,這個外殼就慢慢替代了真實的自己,在成人之后,不斷地延續(xù)這種模式,這往往會導致內在的撕裂和空虛感。
拿釣魚來說,準備漁具,拋竿入水,觀察魚漂浮動,在魚上鉤的時候控制身體,操縱魚竿,最終收魚入網,這一系列的過程,是邏輯、經驗、感覺的完美結合。
陳志林分析表示,這整個過程里,人的想法可以通過現(xiàn)實不斷地驗證和反饋,最重要的是,這是真實的自己和現(xiàn)實的直接接觸、互動,中間并沒有一個外殼進行隔離,“這種流暢和通透的感覺,往往有著療愈的作用,用真實的自己去面對外界,外界的回饋也直達內心。這是釣魚會讓人上癮的深層原因之一,就是在這樣的過程中,生命是真實地存在和活著的。”
釣魚為什么會發(fā)展到“上頭”
“多變的酬賞”引發(fā)“不確定性上癮”
陳志林表示,成年人把釣魚當作愛好,跟未成年人沉迷于電子游戲相似,都是對不確定性上癮。
具體分析來看,不確定性上癮是人性的一面,很多娛樂活動都包含不確定性的基本要素。在小說創(chuàng)作中,不確定性叫懸念;在劇情類短視頻創(chuàng)作中,不確定性叫反轉;電子游戲可以說是不確定性的集大成者,不僅體現(xiàn)在游戲輸贏的不確定性,在玩家激勵機制設計上也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這在產品設計上有個說法——“多變的酬賞”,“而釣魚也是如此充滿不確定性,有沒有魚、大魚還是小魚,都不確定?!?/p>
所有不確定性上癮都有一個共性:即刻滿足或落差。陳志林表示,“即刻”是指結果馬上就能出來,有沒有魚、游戲輸贏,都是馬上就出來的結果,不需要等。另外,在游戲中,玩家預期自然是想贏,結果贏了就滿足,開心了再來一把;結果輸了就不爽,不甘心就重開一局……所以無論游戲輸贏,上癮的玩家都會繼續(xù)下去,對釣魚來說,有魚咬鉤就滿足,長時間沒動靜就有落差;竿子抽起來,魚大了就開心,魚小了就有落差。
同時,心理學也認為,那些能夠讓你獲得額外、加倍或超乎尋??鞓返男袨椋既菀资谷松习a。一旦這個人在生活、工作或感情中遇到了壓力,他們就更愿意投入到釣魚、玩游戲這些讓他們上癮的事情中去,可以使他們獲得心理上的安慰與成就感。
另外,針對有些人釣魚是為了逃避生活,包括工作壓力、生活壓力、家庭矛盾等情況,陳志林表示,有些男人遇到了煩心事不愿意傾訴,只是藏在心里,他們更容易進入“情緒的洞穴期”,就是說,他們需要一個安安靜靜的環(huán)境,放空自己,什么也不想。而釣魚就容易被男人當成轉移負面情緒,尋求心理寄托的“熱愛”。而且,與其他休閑運動相比,釣魚還有獨特的一面,例如釣魚不需要論資排輩,而只需要多一點運氣。
如何防沉迷呢
與“癮”建立更舒適的關系
雖然健康的生活模式是建議大家多去運動休閑,多多走進大自然,但看到很多沉迷釣魚的現(xiàn)象后,也有網友指出,任何事物,如果達到了癡迷的地步,那就不是單純的喜歡了,而是“玩物喪志”了。
對此陳志林認為,人的自我認知方面存在著隨意性、放縱性和感官性。很多時候,人不得已要對自己進行管制和束縛,在管理上,要學會做延伸拓展,而不只是單純止停和粗暴清除,應該拓展增項,逐步轉移。
成功的戒癮不是讓“癮”成為一個禁忌,而是和“癮”建立一種更舒適的關系。禁忌絕不是自由,真正的自由是:“癮”不再控制你,一件事做與不做,由自己的意志說話。
拿釣魚來說,它只是生活中的娛樂,家人、親人才是我們依靠和牽掛的對象,這是靠個人領悟的戒釣方法,也就是說,從正確的角度去看待兩者的輕重,調整個人重心,改變對生活的態(tài)度和觀點,把重要的放首位,把娛樂放在末尾。(揚子晚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