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老妇性午夜小视频_国产97最新在线视频_亚洲精品免费Ww久久_日韩三级在线成人网站

中國西藏網(wǎng) > 即時新聞 > 文化

揭秘二里頭遺址:綠松石龍形器有何寓意?

發(fā)布時間:2023-07-27 10:05:00來源: 中國新聞網(wǎng)

  中新網(wǎng)北京7月25日電(記者 上官云)在文博領域,“夏文化”一直備受關注。近期出版的《尋夏記——二里頭考古揭秘最早中國》中,提出了一個觀點,“夏禮為中華禮儀文化之源”,引發(fā)了不少討論。

  該書作者之一侯衛(wèi)東在接受中新網(wǎng)記者采訪時解釋,《呂氏春秋·知度》中有“擇國之中而立宮”,《周禮·考工記》記載“王宮居中”,體現(xiàn)了宮殿區(qū)作為最高統(tǒng)治者的居所,是天下權力的核心所在,是嚴格的等級制度的表現(xiàn)。二里頭夏都宮城作為“后世古代宮城的鼻祖”正是印證了“夏禮為中華禮儀文化之源”。

  侯衛(wèi)東提到,二里頭遺址出土了很多具有代表性的文物,如綠松石龍形器、鑲嵌綠松石銅牌飾、玉牙璋等。其中,綠松石龍形器是一件超級國寶,被譽為“中國龍”,是二里頭先民龍崇拜的典型表征。

  “最早的中國”

  1959年,著名史學家、考古學家徐旭生率隊調(diào)查“夏墟”時,發(fā)現(xiàn)了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為何二里頭遺址會被稱為“最早的中國”?

  此前有觀點認為,60多年的考古探索表明,二里頭是最早在洛陽盆地建都的廣域王權國家都城遺址,最符合“最早的中國”。中國學術界一般認為,這里即夏朝晚期都城遺址。

  2023年,《中華文脈:從中原到中國》叢書發(fā)布,分為文明之源、文化經(jīng)典、文化名人、文化創(chuàng)造、文化傳播、文化黃河六大板塊,計劃用10年時間出版150種圖書,其中就包括侯衛(wèi)東等所著《尋夏記》。何為“最早的中國”,該書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該書認為,殷墟甲骨卜辭、宮殿宗廟遺址和王陵兆域證實了《史記·殷本紀》記載的商王朝是可信的,《竹書紀年》《史記·夏本紀》等文獻都明確記載有夏王朝的信息,西周、春秋時期銅器銘文還提到夏和禹,毫無疑問,商王朝之前的夏王朝確實存在。

  其次,二里頭遺址已具有早期王都的規(guī)模和內(nèi)涵,二里頭遺址和二里頭文化等考古學遺存共同構成了“最早中國”?!翱脊艑W文化的研究一般認為二里頭文化四期已進入商代早期的紀年范圍,這與二里頭夏都、鄭州商城之間的興替關系相合。”他表示。

  二里頭夏都遺址的布局

  在二里頭遺址發(fā)掘的過程中,“最早的紫禁城”橫空出世。

  侯衛(wèi)東解釋,學界認為二里頭夏都是“最早的紫禁城”,因為它是中國古代建都“尚中”思想的具體表現(xiàn),是“擇中立宮”的早期案例。

  這首先體現(xiàn)在宮城位于都邑的中部偏東,大致位于都邑中央,網(wǎng)格狀干道又將其定位在都邑中心,使宮城位于都邑布局的核心區(qū)位。

  其次,二里頭夏都有明確的中軸線,即由宮殿區(qū)、手工業(yè)作坊區(qū)、祭祀?yún)^(qū)南北排列構成了都邑的大中軸線。兩組大型夯土建筑基址也分別以1號、2號宮殿基址為核心縱向分布,1號宮殿、2號宮殿本身也有比較明確的中軸線。

  “可以說,二里頭遺址具有迄今所知中國最早的按中軸線布局的大型宮室建筑群?!?他說。

  酒器:富有生活氣息的文物

  幾年前,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在河南洛陽正式開館,3800年前的絢麗生活圖景展現(xiàn)在世人面前。通過眾多精美文物,人們也得以了解夏代先民們的一些生活片段。

  侯衛(wèi)東提到,二里頭夏都具有代表性的文物有很多,如綠松石龍形器、玉牙璋等。其中,綠松石龍形器約由2000多片綠松石片組合而成,每片綠松石大小僅2~9毫米、厚度僅1毫米,龍身長64.5厘米,略呈波狀,由綠松石片組成的菱形主紋象征鱗紋。

  “龍頭置于托座上,托座表面由綠松石拼合出有層次的圖案,多處有由龍頭伸出的卷曲弧線,表現(xiàn)龍須或髭的形象?!彼f,綠松石龍形器是一件超級國寶,被譽為“中國龍”,是二里頭先民龍崇拜的典型代表。

  再如,還有一枚小巧精致的“骨猴”。侯衛(wèi)東說,這件文物出土于一個兒童墓葬中,大小在2厘米左右,可能是兒童的玩具,從中也可以感受到夏人的審美情趣。

  “二里頭遺址出土的富有生活氣息的文物當屬酒器。酒器有陶和青銅兩種材質(zhì),器物組合中最常見的是爵與盉搭配使用,爵為飲酒器,盉為溫酒器?!彼J為,隨著考古工作的深入開展,會有越來越多的證據(jù)還原歷史的真相。(完)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zhuǎn)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