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臍帶》看新草原電影:草原上不僅只有馬頭琴
中新網(wǎng)呼和浩特3月28日電 題:從《臍帶》看新草原電影:草原上不僅只有馬頭琴
作者奧藍
“草原上不僅只有馬頭琴?!眱?nèi)蒙古籍青年女導演喬思雪的長片處女作《臍帶》中的一句臺詞,讓不少電影人產(chǎn)生共鳴。
一天前,內(nèi)蒙古電影集團董事長曾涵與忻鈺坤、周子陽、張大磊及德格娜4位內(nèi)蒙古籍優(yōu)秀導演組團包場,請呼和浩特電影人和電影愛好者觀看《臍帶》。
“這句臺詞特別打動我?!碑斎?,德格娜與觀眾互動時感慨說,草原上的生活在隨著時代發(fā)展而變化,作為電影人,應該用影像真誠地表達,而不是用噱頭或固有印象來講故事?!斑@部電影正是我希望的民族電影的樣子,沒有過多的‘包袱’,表達很開放,有一種包容和接納的心態(tài)?!?/p>
《臍帶》是一部用蒙古語講故事的民族電影,講述了音樂人阿魯斯(伊德爾飾)陪伴患有阿爾茨海默病的母親(巴德瑪飾)從城市回到草原,帶她尋找記憶中的“家”的溫暖故事。影片由傅若清擔任總制片人,曹郁、姚晨監(jiān)制,喬思雪編劇執(zhí)導,全程在內(nèi)蒙古取景拍攝,原生態(tài)地呈現(xiàn)了草原風土和細膩動人的母子深情,于3月18日全國上映。
“我認為,《臍帶》是一部成長在改革開放后的青年拍攝的,屬于他們這代人的新草原電影?!痹f,作為蒙古族題材影片,《臍帶》表達的并不僅是簡單的蒙古族母子情,更是人與人之間的感情。
曾涵繼續(xù)解釋,20世紀八九十年代以來,內(nèi)蒙古電影大多在風光的奇觀性、文化的神秘性、民俗的差異性等方面著力。而在當下,要想為民族電影找一個好的切入點和突破口,更應該在文化的共同性上著力。
“對我來說,這是一個探尋母子關系的過程。我在劇本創(chuàng)作給自己設問:我能做到像父母對小時候的我那樣的關愛,陪伴,傾聽精神的追索,放手給予自由嗎?”
“90后”的喬思雪表示,劇本創(chuàng)作正是這樣摸索的過程。“現(xiàn)在,我想成為男主人公這樣的人:一個反哺的角色。我希望能在未來的生命中,盡可能回饋父母?!?/p>
“我是達斡爾族,在內(nèi)蒙古出生、長大,寫這個故事時還在留學。我有太多從小接觸到且喜愛的文化,想放到這個故事里來表達?!边@一次,除了草原景象、游牧生活和民風民俗,喬思雪還特別感慨于能將游牧民族看待生死的態(tài)度“搬上熒幕”?!八浅F届o、非常有力量。”
“這部電影不像傳統(tǒng)民族電影,更像是世界電影?!睂а葜茏雨栍^影后分析說,《臍帶》融合了民族性,但是又用國際化、現(xiàn)代化的視角來處理創(chuàng)作。
“特別像東歐的電影,既有根源、古典的部分,又有很多現(xiàn)代的表達方式,主題也很有趣。”在同是內(nèi)蒙古籍青年導演的張大磊看來,這是一次奇妙的觀影體驗?!拔液芫脹]看過這樣的影片了。電影中主題的表達、情節(jié)的設定、演員的呈現(xiàn)都如此浪漫,像一場夢,但場景的表現(xiàn)卻又很自然、很真實?!?/p>
影片中的音樂亦讓人印象深刻。男主人公是一位在北京的音樂人,由游牧電子音樂人伊德爾出演,影片也借他的人物塑造展示出草原音樂的“現(xiàn)代表達”。
“我極少見到將音樂和電影、文本結合得這么好的片子?!睆埓罄诜治稣f,在電影中呈現(xiàn)音樂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容易喧賓奪主,或把主題帶跑?!暗麄€影片的音樂恰到好處,特別動人?!?/p>
內(nèi)蒙古民族院線有限責任公司提供材料顯示,《臍帶》在年前舉辦的第4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jié)上被授予“最佳技術獎”,且作為唯一的中國內(nèi)地影片入圍第35屆東京國際電影節(jié)“亞洲未來單元”。(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