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福建莆田:火堆邊“擺棕轎”鬧元宵 以老帶新促傳承
中新網莆田2月5日電(葉秋云)火焰冉冉升起、熊熊燃燒,一群人圍繞著火堆旋轉,手中的“轎子”不停轉動,鑼鼓聲時急、時緩……2月5日,一場傳統(tǒng)民俗活動在福建省莆田市南門社區(qū)上演,現(xiàn)場呼聲一片,非常熱鬧。
這場傳統(tǒng)民俗活動名為“擺棕轎”,是莆田一種古老的民俗活動,起源于古代中原地區(qū),沿襲千年。擺棕轎的表演者繞著燃燒的火堆旋轉、跳躍,寓意生活紅紅火火,祈求平安。
據了解,擺棕轎的轎子為木片,轎頂飾棕片,故名為“棕轎”。擺棕轎的轎子只有一根轎桿,由兩個青壯年前后手抬,跑動的同時還需轉動棕轎。
“好玩,很興奮!”13歲的當地民眾陳正海舉著旗幟在表演人群中跑動。接受記者采訪時,他表示,小時候跟著父母觀看擺棕轎,現(xiàn)在自己參與到這場傳統(tǒng)民俗活動中,感覺完全不一樣,非常熱鬧、開心。
時緊、時緩的鑼鼓聲響起,當地民眾蘇聰和同伴一前一后手抬棕轎奔跑著,跑動的過程中,他們不停轉動手中的棕轎,繞著燃燒的火堆比賽表演,看誰擺得快、轉得猛,圍觀的市民與游客歡呼、吶喊著,熱情高漲。
蘇聰表示,對于在外打拼的莆田游子來說,這些傳統(tǒng)民俗活動就像是一條紐帶,將他們與家鄉(xiāng)的父老鄉(xiāng)親緊緊地聯(lián)系在一起,時刻提醒著他們不忘鄉(xiāng)愁、不忘回家路。
據悉,在莆田,元宵盛況賽過春節(jié),莆田元宵傳統(tǒng)民俗文化活動從農歷正月初六開始到正月廿九結束,堪稱全國最長的元宵節(jié)。近一個月時間里,每天都有不同村莊、不同姓氏以不同形式鬧元宵,活動豐富多彩。
“莆田各地幾乎都有擺棕轎活動。”據長期關注民俗文化的當地民眾、南門社區(qū)老協(xié)會會長張志強介紹,莆田的擺棕轎活動中,規(guī)模最大、參與人數最多、原始風貌保存較完整的,要數“南門擺棕轎”。
傳統(tǒng)的民俗文化資源不可再生,一旦失去,將無法挽回,所以,傳統(tǒng)民俗活動需要年輕人去參與。張志強透露,擺棕轎活動時間長,參與活動的人員都是以“老幼結合,輪番上陣”的方式進行,從而達到“以老帶新”的目的。“參與的人員中,最小的孩童11歲,最年長的70歲左右。”
正如張志強所說的“以老帶新”,30歲的蘇聰自15歲開始參與擺棕轎,幾乎每年都沒有缺席。蘇聰告訴記者,長大以后,對家鄉(xiāng)的傳統(tǒng)民俗活動感情愈發(fā)深厚,“有一種不一樣的歸屬感和認同感”。
來自泉州的游客林先生被現(xiàn)場的場景“迷住”了。他表示,莆田的元宵民俗很有特色,在別的地方很少見。今年,他帶著家人來莆田感受元宵節(jié),熱鬧的氛圍讓他們流連忘返。
夜幕降臨,南門社區(qū)里縈繞著歡呼聲、吶喊聲,表演者跑啊、轉啊,手中旋轉的棕轎任性翻飛……隨著火堆的徐徐熄滅,這場民俗活動才緩緩落下帷幕。(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