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代表風采】洪家光:車刀鐫刻奮斗情
【二十大代表風采】
光明日報記者 劉勇 光明日報通訊員 李青坡
工友們都知道,眼前的這位“車工”有一手“絕活”。
只見他將易拉罐固定在車床的主軸后,啟動車床,一雙眼睛死死盯住前進的車刀,電光石火間,車刀與易拉罐觸碰到一起,飛舞的絲屑帶著表面噴漆一點點剝落,而光滑的罐體卻完整無缺。“絕活”的表演者就是黨的二十大代表、中國航發(fā)沈陽黎明航空發(fā)動機有限責任公司工裝制造廠車工、高級技師洪家光。
1979年冬,洪家光出生于遼寧省沈陽市沈北新區(qū)黃家鄉(xiāng)一個普通家庭。作為家中最小的“老五”,他的童年并未因此受到特殊照顧。父親身體欠佳,母親不得不外出清運垃圾補貼家用,洪家光很懂事,經(jīng)常幫助母親干活。一天凌晨,他同母親一起出去清整垃圾時忍不住發(fā)聲:“媽,天天掃垃圾,這樣的生活太苦了?!?/p>
“寧讓身受累,不讓臉受熱。任何工作,只要做好,都能找到其中的樂趣?!蹦赣H這一身體力行的教導,凝鑄為洪家光畢生銘記的難忘場景,也轉變?yōu)樗K身恪守的人生信條。
“苦”總是與“韌”相連。不怕苦、能吃苦,才能鍛造出堅韌意志。1995年至1998年,洪家光在沈陽黎明技工學校就讀期間,為了節(jié)省住宿費和餐費,每天坐火車轉乘公交車,凌晨5時許出發(fā),夜晚8時多到家。在綠皮火車吱吱呀呀的行駛聲中,他看完了《車工工藝》《工差與配合》等厚厚的專業(yè)書籍。
“苦”總是與“進”相伴。上班后,工廠只要有關鍵難干的任務,洪家光都會一馬當先、決不繞道。在一次加工工裝工具時,由于任務重、時間緊,洪家光主動請纓,擔當重任。加工這一工具精度要求極高,如果該零件一個尺寸“超差”,就會導致產(chǎn)品報廢。為了完成任務,他每天工作14個小時以上,餓了就咬上幾口大餅。就這樣,一連10天奮戰(zhàn)后,他終于攻克這道難題,掌握了工具精加工技術。
為了能夠掌握更精深的技能,洪家光先后拜過10多位師傅,將加工工具效率提升了4倍。他整理出超10萬字的心得筆記,只為優(yōu)化加工方法和參數(shù),傳授給工友、同事……在不斷學習積累的過程中,洪家光深刻體悟到,自己應該從一名技藝精湛的工人,向懂發(fā)明、會創(chuàng)新的新時代產(chǎn)業(yè)工人轉型。
金剛石滾輪是加工航空發(fā)動機葉片的專用工具,為提高葉片的加工精度,洪家光與團隊申請了“航空發(fā)動機葉片磨削專用的金剛石滾輪工具制造技術”攻關立項,誓要加工出高精度超厚滾輪工具。經(jīng)過多年努力,洪家光團隊終于研發(fā)出一套成熟的精密金剛石滾輪工具,榮獲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攻堅克難,薪火相傳。多年來,洪家光團隊完成技術創(chuàng)新和攻關84項,解決生產(chǎn)制造難題564項,還先后為行業(yè)內(nèi)外2000余人次進行技能培訓。談及感想,洪家光說:“我將身體力行地弘揚勞模精神、工匠精神,帶動更多產(chǎn)業(yè)工人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p>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