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評第十七屆文華獎 舞劇《五星出東方》將在河北演出
中新網北京8月30日電 (徐婧)記者今天從北京演藝集團獲悉,以國家一級文物“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織錦護臂為題材創(chuàng)作的舞劇《五星出東方》,將于9月2日至3日代表北京在河北保定開啟參評第十七屆文華大獎的演出。
該舞劇自2021年6月與觀眾見面以來即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將在此次比賽中為觀眾帶來劇組全力精修打磨后的最好舞臺呈現,用動人舞步描繪國寶文物,講述兩千年前中國的悠久歷史與絢爛文明。
解讀國寶 演繹民族融合故事
舞劇《五星出東方》由北京市委宣傳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黨委宣傳部出品,北京演藝集團聯合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揮部、和田地委宣傳部共同制作,北京歌劇舞劇院、新玉歌舞團共同演出,講述了漢朝戍邊將領奉在精絕古城與北人首領之子建特、精絕首領之女春君之間,從劍拔弩張到并肩攜手、從素不相識到深深認同,結下深厚情誼的動人故事,詮釋了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結成中華民族共同體的主題。
該劇構想和題材來源于在古絲綢之路新疆和田尼雅遺址出土的“五星出東方利中國”漢代織錦護臂。1995年10月,中日尼雅遺址學術考察隊成員在一處古墓中發(fā)現一塊織錦,上有八個篆體漢字:“五星出東方利中國”,歷經千年,色彩依舊艷麗如初。織錦現為國家一級文物,它的出土被譽為20世紀中國考古學最偉大的發(fā)現之一。
這部舞劇從尼雅遺址考古現場開篇,考古人員發(fā)現“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織錦護臂后,在風沙中進入時空隧道,為觀眾展開了這塊織錦背后的故事:當“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的織錦護臂從黃沙中重見天日,仿佛叩響了千年西域的時空之門……大漠深處,漢朝戍邊將領奉和北人首領之子建特遭遇沙暴,被僧人救入精絕古城,并與精絕首領之女春君相識結緣。風沙磨礪,奉貼身佩戴的織錦護臂寄托著最深沉的家國情懷,見證了中原與西域人民的深情厚誼。各族人民結成共同體,仰望五星閃耀,心向東方。
豐富舞段 詮釋中華民族共同體主題
據介紹,舞劇《五星出東方》一大創(chuàng)新之處在于它打破原有的舞劇定律,以喜劇方式展現了厚重的歷史,通過對舞蹈藝術本體的創(chuàng)新和突破,恰到好處地遞進情節(jié),讓觀眾覺得好看好懂,成為中國舞劇的一次全新嘗試和探索。
劇中舞段之豐富獨具匠心,燈舞中,精絕舞者捧燈而出,婀娜靈動,恍如飛天仙子;將士舞中,大漢將士威武雄壯,金戈鐵馬,宣示著保衛(wèi)家鄉(xiāng)的決心;仕女舞,漢朝仕女漫步而行,端莊雍容……豐富的舞蹈語言及編排讓每一段情景故事中的舞蹈展現都能給觀眾帶來驚喜,顛覆對舞劇的傳統認知。
有專家評論說,“這部舞劇的舞蹈編排凸顯新意。從西域舞到漢唐古典舞,從民風民俗舞到宮廷樂舞,以及華彩式舞蹈,作品在舞蹈編排設計上將不同舞種進行了非常自然的融合與對話?!?/p>
精修打磨 全力備戰(zhàn)文華獎評選
為在文華大獎的舞臺上展現出北京作為全國文化中心的藝術創(chuàng)作水準,自7月開始,舞劇《五星出東方》的主創(chuàng)們精益求精,對劇目的各方細節(jié)做著精細調整和打磨,演員們也在反復排練中挖掘自己的最好狀態(tài),力求給觀眾們帶來更好的舞臺呈現。
此次精細調整和打磨的宗旨,一是結合“中華民族共同體”這一宏大主題,對故事劇情、人物脈絡再次進行梳理,使主題闡釋更簡潔、精準、清晰;二是調整舞蹈和形體語言的和諧統一、對舞臺細節(jié)呈現、展示性舞段處理、轉場的流暢性、戲劇形體語匯等方面進行修磨、提高,在結尾處新增舞段——“生生不息”,強化主題氛圍,凸顯劇目主題思想;三是舞臺呈現上,燈光重新整理設計邏輯并加強明亮基調。多媒體加重呈現新疆地域特點場景,展現新疆的景色之美。音樂在現有基礎上增加和吸收龜茲樂舞元素,引入琵琶、箜篌等樂器,服裝結合古代精絕服飾考古資料和歷史研究成果,再度進行比對和精修調整。
該劇制作單位北京演藝集團將力爭把這部作品從精品打造成經典,真正成為“叫得響、傳得開”無愧于時代的精品力作。(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