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老妇性午夜小视频_国产97最新在线视频_亚洲精品免费Ww久久_日韩三级在线成人网站

中國西藏網(wǎng) > 即時新聞 > 文化

文化建設這十年:擁抱世界的上海 盡展東方神韻

發(fā)布時間:2022-03-15 16:47:00來源: 光明日報

  文化建設這十年:擁抱世界的上海 盡展東方神韻

  光明日報記者 顏維琦

  編者按

  立志千秋偉業(yè),百年只是序章;初心使命不改,奮斗未有窮期。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黨和國家事業(yè)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發(fā)生了歷史性變革,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新征程。光明日報今日起在“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欄目下,推出“偉大變革”系列報道,通過深入基層一線的調(diào)研采訪、親歷者講述等,以生動的事實、直觀的感受和翔實的數(shù)據(jù),展現(xiàn)黨領導人民攻堅克難、推進變革的生動實踐,以及人民群眾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驚蟄剛過,上海青浦朱家角鎮(zhèn)林家村,油菜花、櫻花、桃花齊齊盛開。76歲的許鳳英帶上畫具來到家門口的油菜田。林家村頭一回成片引種的油菜花品種——紅菜薹,此刻已是一片黃燦燦的花海。

  只見田埂一把椅子,許鳳英安坐其間,在陽光下舒展畫筆。不一會兒,一株枝繁花盛的紅菜薹躍然筆下?!拔耶嬤^門前稻田里飛過的白鷺,畫過路邊由綠變黃的水杉,也畫過屋后靜靜流過的小河……終于等到這片紅菜薹大片開花了?!痹S鳳英說,把自己熟悉的鄉(xiāng)村美景“定格”,讓老年生活變得更有趣了。不遠處,她學畫五年來的近80幅畫作,正在朱家角鎮(zhèn)林家村公共藝術空間展出?!斑@是我第一次辦個人展!”許鳳英笑起來,滿面春風。

  同在一座城市,蒼梧路上的米哈游辦公樓里,一支平均年齡不到30歲的團隊正在忙碌。2020年9月底,開放世界游戲《原神》以13種語言版本登陸全平臺,如今已在多個國家和地區(qū)提供服務,斬獲多個全球級年度游戲獎項。截至今年3月3日,《原神》在B站粉絲數(shù)超過了1000萬?!拔覀冏约簭捅P《原神》為何能取得這么好的成績,就是因為在創(chuàng)作和推廣過程中加入了大量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元素,向全球玩家展現(xiàn)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泵坠慰偛脛フf。

  調(diào)研采訪中,這兩個場景同樣打動著記者——文化生長在田間地頭,潤澤每個人的心田,成為“人民城市”的生動注腳;文化插上實踐的翅膀,跨越山川河流,探索“中國故事”的世界表達。

  兩個場景背后,是上海文化建設的十年圖景。黨的十八大以來,上海率先基本建成現(xiàn)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全力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高質(zhì)量發(fā)展;實施“一團一策”,深化國有文藝院團改革;守護城市歷史文脈,健全文化產(chǎn)業(yè)體系和市場體系,培育新型文化業(yè)態(tài)……回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更高期待,加快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際大都市,上海正做透“文化”這篇大文章,煥發(fā)一座城、一城人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活力,全面提升城市軟實力。

  “九棵樹”,是怎么“長”出來的

  上海奉賢有“九棵樹”。

  上海東方舞韻藝術學校理事長周晶,是看著家門口的九棵樹一天天“長”起來的。如今她最期盼的是,帶著更多孩子站上九棵樹的大舞臺。

  九棵樹是一座被生態(tài)林地環(huán)抱的未來藝術中心,被譽為“森林里的劇院”。自2019年10月投入使用以來,填補了這一區(qū)域大型演藝空間的空白。

  “以往我們觀看好的演出,得乘車一兩個小時到市區(qū)的上海大劇院和國際舞蹈中心,現(xiàn)在去九棵樹只需十幾分鐘,本地學生也有更多機會登上舞臺。”閑暇時,周晶也愿意去奉賢的博物館、圖書館、古華公園、沈家花園、青村老街走走——“所到之處都能看到男女老少的燦爛笑臉,快樂和幸福寫在每個人的臉上,充盈在每個人的心中?!?/p>

  九棵樹是怎么“長”出來的?說到底,就是堅持把最好的資源給人民,以創(chuàng)新的機制和實踐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近年來,上海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重要理念,在率先基本建成現(xiàn)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基礎上,著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務的均等化、標準化、數(shù)字化、品質(zhì)化,打造高品質(zhì)、高效能的公共文化服務“上海樣本”。

  2月15日,浦東新區(qū)群眾文化藝術館新館開放,目標是打造成為市民心向往之的“自嗨地標”。直面旺盛的文化需求,十年間,浦東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持續(xù)“上新”:上海圖書館東館、上海博物館東館、上海大歌劇院、浦東美術館、浦東圖書館等一批重大文化地標,描繪浦東公共文化設施絢麗的“天際線”;36家社區(qū)文化中心、千余個“家門口”文化服務站等街鎮(zhèn)、居村文化設施,編織浦東公共文化多彩的“地平線”。

  上海在全國最早系統(tǒng)布局,深耕基層公共文化服務的土壤,率先編實織密“家門口的文化客廳”網(wǎng)絡,率先推動基層公共文化設施社會化專業(yè)化運營管理。多元社會主體的參與,豐富了公共文化的服務樣式。

  一刻鐘,“圈”定生活萬般美好

  “一刻鐘,能干點什么?”如果要問生活在長寧區(qū)新華路街道的居民黃阿姨,她會說,“一刻鐘,可以和藝術‘偶遇’。”漫步此地,生活的便捷不在話下,藝術也悄然融入街巷里弄。

  “一刻鐘,能干點什么?”如果要問程家橋街道虹橋機場新村的居民,他們會拉著你去看自家小區(qū)里的航空主題博物館。2020年11月,長寧區(qū)明確在“十四五”期間實現(xiàn)“15分鐘社區(qū)生活圈”在10個街鎮(zhèn)的全覆蓋,成為上海首個全覆蓋推進這一規(guī)劃建設的區(qū)域。

  15分鐘,上海在這個細小刻度上反復“研磨”——縱向看,構(gòu)建“市、區(qū)、街鎮(zhèn)、居村”四級公共文化基礎設施網(wǎng)絡;橫向看,各領域、各行業(yè)、各類別的公共文化設施均有布局。上海鼓勵街道鄉(xiāng)鎮(zhèn)建設“鄰里匯”“鄰里中心”“街區(qū)中心”等社區(qū)綜合服務設施,另一方面,鼓勵原有設施結(jié)合基層綜合服務功能融合、城市數(shù)字化轉(zhuǎn)型功能落地等,加快空間功能迭代升級。

  家住寶山區(qū)蕰藻浜河畔的居民陳先生,最愛去河邊的“一號灣”園區(qū)散步,享受落日余暉。這里曾是上海第三毛紡織廠的倉庫用地,一度堆場閑置,居民投訴不斷。改造后,廢棄集裝箱變身“集創(chuàng)箱”辦公空間;首個3D打印博物館亮相;上海首家科普公園落地;梅派青衣演員史依弘的劇場、鋼琴家宋思衡的工作室相繼落戶……文化“打底”,讓園區(qū)靈動了起來,吸引一批科技型企業(yè)入駐,也將街坊鄰里聯(lián)動了起來,使其入選上海市民“休閑好去處”。

  這幾年,上海加快對城市公共空間的文化“微更新”改造。在商圈、樓宇、交通樞紐、公園綠地等,通過植入閱讀、展覽、演藝等元素,推出一批“家門口的好去處”“演藝新空間”項目。據(jù)初步統(tǒng)計,上海約有3440個、85萬平方米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間,讓市民在日常通勤、休閑漫步中,感受這座城市的人文情懷和溫度。

  “一條街”,讓中國故事插上“翅膀”

  距外灘不遠,一幢名為亞洲大廈的21層樓高的寫字樓正在發(fā)生變化。從4樓開始,逐步向上“侵占”到11樓,不到兩年,大樓里的演藝空間從0激增到16個,每晚至少有3個劇組在這里演出。

  有人說,這是一條垂直生長的“戲劇街”。2020年8月至今,亞洲大廈里的16個“星空間”共演出2500場,觀眾27萬人次,票房5000萬元。

  城市是生命體、有機體,一座城市文化藝術的繁榮,是這座城市的活力與靈魂。如果說亞洲大廈是一條藏在大樓里的“戲劇街”,那么,以人民廣場為中心1.5平方公里內(nèi),包括上海大劇院、上海音樂廳、上海文化廣場、天蟾逸夫舞臺、美琪大戲院、亞洲大廈等在內(nèi)的25個專業(yè)劇場、46個演藝新空間,則構(gòu)成了一個橫向伸展的“演藝街區(qū)”。

  這個街區(qū)的“戲份”超足——擁有國內(nèi)數(shù)量最多、密度最高、市場最熱的劇場。2018年8月,上海將這一區(qū)域命名為“演藝大世界”,要將環(huán)人民廣場劇場群打造成最具上海文化標識、最具國際影響的演藝集聚區(qū)。

  “長河無聲奔去,唯愛與信念永存”。這是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的結(jié)尾字幕,一再被“電波迷”引用,被稱為近年舞蹈界的“金句”。在美琪大戲院,當大幕再一次徐徐拉開,無聲的詩行在舞臺流動,現(xiàn)場情緒被推向頂點。

  “金句”是怎么來的?這是上海歌舞團團長陳飛華要求團里兩位90后文案策劃,在看完舞劇聯(lián)排后寫下的200句觀后感中,一字字“摳”出來的。

  細節(jié)見精神。精確到秒,用電影工業(yè)的模式“磨”作品,是上海歌舞團的風格。今年1月23日,這個團的兩部作品《永不消逝的電波》和《朱鹮》,在美琪大戲院迎來駐場演出的第100場。這一天,也是《永不消逝的電波》第400場演出,創(chuàng)造了中國舞劇的奇跡。觀眾噙著淚擊節(jié):“中國故事可信、英雄楷模可親!”

  一個院團佳作迭出,推一部、“紅”一部,背后是體制機制、隊伍建設等方方面面的支撐,是上海國有文藝院團深化“一團一策”改革成效的體現(xiàn)?!把菟嚧笫澜纭钡拇蛟欤瑒t助力上海文藝提升原創(chuàng)力,提高影響力,文化“碼頭”和“源頭”并進。

  如今,從“一條街”出發(fā),一個個充滿活力的“中國故事”,從時間的河流中騰躍而出,向世界講述今日的上海、當下的我們。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zhuǎn)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